(接上篇:天山北麓地质奇观——独山子大峡谷、安集海大峡谷,令人震撼)
昨天虽然去了两个位于独库公路北端的大峡谷,但实际在独库公路上行驶的距离非常有限,只有50多公里,且道路较为平坦。
同时为了保存体力,游完两个大峡谷后,我们在独山子大峡谷附近找到了一家驿站住下。所以,2023年8月6日是我们正式开始自驾独库公路的第一天。
为了避免遭遇堵车的可能,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
驶上独库公路后不久,就开始攀爬盘山公路。
山上植被稀疏,基本上可以说是光秃秃的。高耸入云的山体,看上去风化严重,不少碎石就像是自山顶倾泄而下。
继续前行,独库公路转而沿一条河流前行。这条河位于山谷的底部,水量不大,说其为一条小溪也不为过。
位于河岸上的公路,尽管高出水面不多,但路况总体上还是不错的,比之2017年7月走过的318国道好太多(见42天西行漫记(9):左侧山体垮塌右侧路基塌陷,驶过最惊险的318),很难相信这就是传说中一年中通车只有不到一半时间、路况凶险的独库公路。
时值8月初,3000米以下的山上积雪已所剩无几,走了许久才看到融雪所形成的一股细细的水流自高山上蜿蜒流下,难怪河床大面积干涸。

想来山上大量积雪融化时,这条河流应该水量不算小。

整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天山山脉,有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支脉,两条山脉合力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气,造就了美丽富饶的“塞外江南”——伊犁河谷。穿越天山的独库公路实际上要翻越上面的两条山脉。

在翻过天山支脉上海拔340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后,我们来到了位于伊犁河谷尽头的乔尔玛烈士纪念馆。

独库公路修通之前,南北疆受天山屏障的阻隔,交通十分不便。从北疆到南疆,要么东绕乌鲁木齐或西经伊犁河谷,需要走过1000多公里,约四天以上才能到达。

在乔尔玛烈士纪念馆我们了解到,为了巩固边防,加强战备,1974年起新疆军民历尽艰辛、苦战数年,最终建成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独库公路(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

从纪念馆中我们得知,独库公路全线海拔最高为3500米,最低733米,其中300多公里地段是崇山峻岭、深山峡谷,100多公里是悬崖峭壁。公路沿线地质结构复杂,地貌多样,地质条件脆弱,公路病害严重,施工极为困难。全线有280多公里地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氧气少,气温低。筑路时期,沿线最低气温达零下46摄氏度,年平均气温零下9.5摄氏度,大雪封山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沿线受雪害影响地段100多处,一般积雪厚度一到两米,风吹雪地段高达6米,雪崩频繁,工程艰巨程度在之前我国公路建设史上罕见。

据纪念馆中的介绍,独库公路的建设创造了当时我国公路建设史上许多“之最”,其中最为艰难的是三条隧道:玉希莫勒盖达坂隧道(海拔3200多米,地势高,隧道长,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堪称我国公路隧道之最)、铁力买提达坂隧道(海拔3000米以上,全长1984米,是我国公路最长的山区隧道)、哈希勒根达坂隧道(海拔3400米,是我国公路最高的隧道,为确保车辆通行安全还建有一条百米防雪长廊)

简陋的施工条件,复杂的地质结构,变化多端的气候,时刻危及到广大筑路者的人身安全。

据统计,先后共有13000人参与了独库公路的建设,其中168名解放军战士为独库公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条用手指一寸一寸抠出来的路,是一条用双脚一步一步踩踏出来的路,是一条用青春和汗水浇铸的路,是一条用热血和生命铺就的天路……”

烈士陵园的守墓人陈俊贵,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着牺牲的战友们,一遍又一遍的向游客讲述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向“献身边疆、勇克艰险、舍身忘死、建功立业”的天山筑路勇士们致敬!

离开乔尔玛烈士纪念馆,我们进入了315省道。

这是一条沿喀什河而建的公路,位于上面提到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天山支脉的南侧。

雪山融水形成的喀什河,河水清澈,河道宽阔,为沿途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继续前行,路边不时出现了可供停车的安全岛。

安全岛的设置,使得游客得以安心拍照、欣赏周边的美丽风光。

我们此次新疆自驾游中,当行驶在国道或省道上时经常遇到路边设置有安全岛,极大地提高了旅行体验。

为新疆的这一惠民做法点赞!

随着绿色渐渐覆盖大地,植被品种也渐渐丰富起来。

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看到成片的树林了。

沿途天山支脉上的雪融水不断地汇入喀什河。

在河水的滋养下,植物生长茂密。

成片的蒙古包也开始出现在视野中。

我突然意识到,这里的人们或许还过着游牧生活,不然为什么他们没有建造更适宜居住的房舍呢?

唐布拉风景区很大,从乔尔玛烈士陵园到蜜蜂小镇,长度约80公里,沿途可在多处停留,号称百里画廊。

非常值得一游!
(未完待续……)
#新疆##我的旅行日记##旅行#@头条本地通@新疆@头条旅游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开心南湖游记
我将与您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您足不出户也能与我一起畅游神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