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20万车底盘改成房车就卖40万,当用户是傻子么?面对这直击灵魂的问题,不得不回复一下了,其实不是把用户当傻子,是这么算账的客户,就没人拿你当个客户,您老可别自作多情啊!这话可能有点得罪人,但事实上这种客户,总给人一种感觉,他家钱大!你光给人算物料成本,不给人算管理成本税务成本销售成本,进销存到你这就剩个进货价了,这么算账谁敢跟你做买卖?钱大您就就自己造车吧!
买卖不成仁义在,告诉你管理成本咋算的吧,省得您自己做买卖时候赔哭了:

开工厂有管理费吧?一般房车管理费都是车总价的百分之几,这要看工厂人数以及管理能力,预估产值算出来的。比如40万的车我一年预估卖100台,就我所熟悉的工厂,做出100台房车的工厂一年花销800万以上,包含几十人团队要养外协团队的费用要付各种推广费用要花!那我一台车就要做8万左右的管理费,也就是说这40万的车我要有20%的管理费均摊到每台车上,低于这个钱工厂就没法做,高于这个销量的产品工厂也做不出来!最主要一点,管理费是管理费,与利润无关。

做生产型工厂毛利率很低,无论直销还是经销模式,都要算边际贡献,产品营销再加上经销商让利等浮动成本,年底清算时候,很多工厂其实是赔钱的,我上面说的80人一年100台车其实是个理想化的算法,做不到呢?中国这么多房车厂,有几个一年能卖一百台的!这也是为啥很多工厂都找渠道接一些特种车或者高利润的车型获利,因为如果只做普通车型,很有可能一年到头累个半死最后没赚甚至略亏。

这也是为什么少有改装厂把这类算物料跟改装厂谈价格的客户当客户的根本原因,组织生产是一件很压成本的事,前期投入的厂房物料设备,没有人帮你算成本,花的成本赚不回来还被无端指责暴利,这种客户接他作甚?

可能有用户会说,如果有量支撑,那价格不就下来了么?均摊的管理成本变低确实能有效提升利润,但销量在哪儿呢?而且加产量一样要追加投资,一样要雇佣更多员工!面对中国房车市场,谁敢无限提高投入搏一下?投资人又不傻,面对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自以为是的用户太多了啊,他都不会算账都敢过来给你算车的成本了,你想想这个市场有多可怕?

在房车市场上,做标准化的工厂远没有做三两个人小作坊赚的多!小团队可以做到很低很低的管理成本,可以说越小的工厂产品价格越亲民。
这市场只有两种工厂能长久生存,要么以量取胜,十几万的简改车连质保都不用考虑,就这价格谈品质无论买的还是造的都觉得不配,但就是有量!要么改极端,一台车几百万一年卖个几台就够了。

至于中间价位的这种车型,确实有投入也确实做的产品还能用,但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那种帮着工厂算成本的大聪明也太多,基本上是没什么利润还挨骂,趁早转型才是明智之选吧!
房车市场之所以不好做,是因为总有人觉得自己值得拥有一辆房车,但却从来没置身处地的真帮做改装的算过账,买的嫌贵,卖的觉得亏,左右拉扯,起不来销量。

对于有些用户,嫌贵就别买,也别妄加指责,说的好像你会算账一样,妄加指责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露怯丢人又解决不了啥问题,实非明智之举!嫌贵你看它干什么呢?自己买个床车玩去不香么,除了邋遢点也没啥大毛病,您说是吧?

对于大部分正常消费观的用户,都会自己算,了解了解工厂规模,了解了解对方投入,如果觉得均摊管理费合理,产品自己也相中,就趁早下手,再贵的溢价也没时光珍贵,您说是这个理不?早玩几年,总比以后跟那批账都算不明白的大聪明组团强!您先玩几年,等那帮家伙算明白账了,也来玩房车了,您也就懒得玩了,让他们玩儿你玩剩下的吧,层次划分就看认知吧!

扯句题外话,斤斤计较的客户少一点,露营环境都能好一点……好吧扯远了!
以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