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自称造车新势力的车企正遭遇“昙花一现”的命运,销量惨淡、融资困难、工厂停摆,或将彻底成为历史。作为国内第一批实现量产交付的车企巨头,威马汽车曾与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并称为“新势力三巨头”。曾几何时,获得多轮资本加持的威马汽车风光无限。现如今,威马汽车负面消息频传、深陷困局难以为继。

据多个媒体报道,威马汽车于10月9日新增了一条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正是威马汽车自己。与此同时,从企查查公开资料发现,如今的威马汽车已是积重难返,身负20多条被执行信息,被执行进入超过1亿,并涉及多项股权冻结案件,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9月27日开始的苏州威马股权冻结案件,涉及股权金额高达60亿元人民币。总的来看,如今的威马汽车已是积重难返、经营陷入困局。另有消息人士透露,威马汽车的总部已是人去楼空,工厂全面停止生产,工人薪资被拖欠,涉及的供应商货款数额不详,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巨头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实在令人唏嘘。
事实上,威马汽车如今的困局并非发生在今年,而是自2022年就开始了。据过往媒体报道,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汽车就传出工资延迟发放的消息,与此同时,威马汽车的官方投诉开始增多,销量不及预期、资金回笼越来越困难。进入2023年之后,威马汽车的处境并未得到改善,困难反而愈发凸显。有接近威马汽车的消息人士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威马汽车总部的房租开始拖欠,员工工资从延迟发放恶化至连续拖欠。雪上加霜的是,威马汽车多地的经销商开始要求解除合同,切断与总部的合作关系。
有威马汽车前员工爆料,进入2023年后,威马汽车工厂其实已全面停止生产,欠薪演变成讨薪,最糟糕的是其售后体系趋近崩溃。作为一个电动车品牌,其售后与产品生产应该是一体化的,如果售后出现问题,那也就意味着其品牌和产品出现了重大缺陷,再也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而这个结果会直接体现在销量上。有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威马汽车完成交付数量接近3万辆,进入2023年后,威马汽车的交付趋近于零。
过去十几年,电动车车企数量之所以能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补贴和资本的青睐。进入2023年后,国家层面对电动车企的补贴彻底终结,这对于车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销量的下滑也会让资本加速离场。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威马一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曾先后获得百度、腾讯、红杉、SIG 等明星资本及地方政府的投资,然而这么多年的“烧钱游戏”并未获得相应收益,其亏损面还在持续增大,在这个背景下,资本的离开几乎成为必然。
总的来看,随着国家补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车企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通过“讲故事、玩概念、拼组装”这些技能易经不足以吸引资本的兴趣,下半场的竞争主题不再是盲目扩张,而是硬核技术支撑和真正的品牌沉淀。
2023年,中国电动车市场注定会进行一轮行业洗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