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滴滴夺回市场?事实上,最终卷哭的是网约车司机

    金投网头像金投网头像
    金投网2023-10-12

    挨了两年揍,罚了80亿,滴滴现在说它要“满血复活”,还要把失去的市场都抢回来。

    今年二季度营收488亿,暴涨了52.6%,最近还放出了狠话,说今年在中国地区的出行订单量要增长45%,2024年和2025年分别涨10%到15%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目前,滴滴日均订单量大概是2900万单左右,市场份额从巅峰90%降到了70%多

    如果未来2年,网约车市场整体规模没有什么增长,那滴滴要实现这样的增长就得把曹操T3,还有高德这样的竞争对手一个个打趴,重新回到在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的时代才行。

    那么,怎么才能夺回市场呢?

    因为现在很多平台搞补贴需要司机来掏钱,之前有司机说了,100块钱的单子表面上平台抽成比例只有11%左右,但司机实际到手只有60多平台扣掉20多块给乘客补贴,这种变相抽成比普通抽成更狠。

    以 20 公里长距离订单为例,滴滴上特惠订单的价格,只比顺风车贵 5 块钱。而此前这个差距有一倍。

    既然有腾挪出“羊毛”,就必然有做牺牲的羊,不是平台,那就只能是司机。比如,有海口司机估算,新的运价下,收入至少缩减 10%-15%

    滴滴除了补贴从司机身上抠搜,它将评分机制与司机的收入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是蛮恶心的。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进化论”,歧视”兼职和多平台接单的司机,优待勤奋、忠实的老司机。换句话说,在过去的大半年中,滴滴已经暗中放出了三个十足的重量底牌,试图重新站稳脚跟。

    这种似曾相识的场景,倒像是各大网络公司惯用的手段,当一个平台成熟后,为了提升运作效率,就会采取一系列的运作方式,让所有参与者都陷入内耗之中

    就像是,在抖音上,可以用来招揽中、小型商户,在形成规模之后,再用推流的方式,对那些有较高交易量的店铺进行分流,剔除那些没有效果的店铺,让他们不断“进步”,让他们在平台上获得的每次曝光,都能最大化地变成总交易额。

    可以说,反其道而行之的司机,在滴滴上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而那些拿着驾照、准时发车、优质服务的司机,则会越来越依赖滴滴

    现在,网约车市场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

    今年6月1个月之内有20万名新司机涌入到网约车行业,去年最多的时候1个月也才新增10万出头,大量新司机的涌入,背后就是就业形式不明了。

    甚至,多个城市都暂停核发过网约车运输证。

    今年以来,长沙、三亚、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提醒大众该市网约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其实,饱和现象在2022年就已显现。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共有207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4.5万本、车辆运输证105.9万本;截至2023年4月底,全国共有309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40.6万本、车辆运输证230万本。

    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乘客规模却在下降。另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约车总订单量约为69.71亿,相比2021年下降约14.06亿;平均每月订单量由约7亿降至约5.8亿

    而现在滴滴要抢市场,其他平台为了活下去,估计也不得不卷。

    .万次阅读
    76评论
    22赞同
    收藏
    分享
    76评论
    2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