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不野不玩泥巴,猛龙一周通勤试驾总结

    2023-09-11发布于:哈弗猛龙PHEV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猛龙试驾体验

    之前其实跟大家聊过为啥最近这么频繁的试驾新能源车(5/30),一方面确实有增购打算(30万以内,20万最好),另一方面也是想在Model Q明年出来前尽可能多试一下这个价位的各类新能源车,看看各品牌的优点和缺点,以便于特斯拉出来价格或者性价比不合适扭头从试驾过的车型里面选一个。所以用车的场景都是按照我日常上下班和周末出游的方式来记录的。



    试驾车详情:

    车款:哈弗猛龙 2023款 1.5T Hi4 长续航高配版(工程车,不带座椅通风、没有HUD)

    颜色:黑外黑内

    预售价:暂无

    用车场景:上下班通勤,来回30km,早上比较拥堵,晚上很顺畅


    静态感受:

    外观:

    咋说呢,感觉是大狗和坦克300的结合体,号称哈弗版坦克300不为过。正面说实话有点丑,丑体现在用了巨大的哈弗LOGO+大量的镀铬装饰,整体看起来和腰身及侧面特别的不协调,但是车灯点亮还是挺有感觉的,有一种猛龙苏醒的感觉,不过我也挺赞同圈子里面有一个车友说的,龙系列的车灯如果可以再更有特色或者更有龙的元素一点可能会更加吸睛了。侧面我觉得挺有范,方方正正看起来特别硬朗,最帅的我觉得是前45°和后45°,但是在拍照的时候也能明显看到排气及三元是裸露出来能看到的(大部分是隐藏在底盘里),这点确实在意料之外,不清楚是出于什么考虑。二三排并无隐私玻璃,我看有人吐槽,咋说呢价格摆在那里,还是提了自己贴吧。黑色是真的帅,比灰色帅多了,强烈推荐黑色款。



    内饰:

    布局比较合理,我就喜欢那种对称的感觉,整体常用的功能都有实体按键可以快速打开,也可以通过触摸屏去调节,这点我觉得可以给个好评。同时中央扶手去的杯架,靠驾驶员这一侧的是支持高度调节的,亲测550ml的矿泉水能轻松放下也不会摇晃,如果只是放一听可乐,可以点击按钮杯托会自动升起,避免取用不方便。另外中控和门板上都用了铆钉的设计,看着确实有点越野车的范儿,飞机档把握杆比较舒服,开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去摸一下。大家反馈的哪儿哪儿都是硬塑料的情况确实存在,感觉上是为了营造硬派越野的感觉,塑料部分还做了纹理,看起来层次更鲜明了。然后和身体及皮肤经常接触到的部位都是皮质材料或做了软包处理,属于基操,没什么值得说的。虽然车身并不高,但副驾驶及后排都做了便携上车的扶手,算是比较心细的地方,同样比较贴心的还专门弄了一个眼镜盒,这在现在很多车型上都被阉割掉了,不少特斯拉车友我看给撞到了主驾驶侧的扶手处。


    座椅整体比较软,一二排都是,后排的座椅角度支持两档调节,且坐垫长度还可以,对腿部的支撑性还挺好,整体坐着还比较舒服。坐在二排的时候能看到前排座椅的滑轨,末端是完全裸露的,个人感觉滑轨末端还是装一个卡扣会更好一更安全一点。



    空间:

    储物空间:没得说,中央扶手下面掏空了能放不少东西,扶手处也做了分层设计,上层放放驾驶证、高速收费卡等比较方便,下层深度也比较深,可以放一些饮料活不常用的小杂物。门板上除了常规的储物槽之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放水的卡槽,算是物尽其用了。

    后备箱空间也比较大,而且除了四个挂钩外还设计了4个拉环,方便做限位处理,装载货物不满的时候可以通过钩网固定。常用的随车工具都在后备箱盖板下,而且还看到了外放电的转换头+插板(这次因为下雨,没办法试具体效果)不清楚后续是不是标配,野外露营煮个火锅啥的比较方便。不过在开关后备箱的时候也发现在打开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备胎较重,开刀一定角度车门会有下沉的感觉,另外在关闭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后备箱门空腔传出来的闷响声,大家也可以确认一下


    乘坐空间:前排调整到我自己比较舒服的驾驶位置,后排可以葛优躺(如下图),一家五口出行的话还是能坐的比较舒服的



    动态感受

    动力:

    平常主要用到的模式是标准+动能回收强,纯电模式下觉得很窜,动力调教的比较激进,运动模式下一不小心就超速,而且电耗也跟着水涨船高,且增加的不是一星半点(高10左右)。混动模式下,如果发动机启动尤其是急加速的时候,车内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发动机的噪音,但没有任何多余的震动(四缸机确实好一点),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悬架真的挺硬的,尤其是过减速带的时候挺颠的,但是也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高速过一些弯的时候,没有特明显的侧倾。



    驾驶辅助:

    也就是长城标配的L2级辅助驾驶,中途跑了15km的高速,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车道保持和居中做的不错,整体加减速还是比较丝滑,确实像一个老司机在开车。整车的视野很无敌,感觉像是在开一个无敌海景房的感觉,是我目前试驾车型里面最好的,基本没有盲区。



    音响:

    还可以,故意把声音开的很大,也没出现破音的感觉,整体我觉得还不错,因为长城的音响都没有用牌子货,更多的是自研+自己调教,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在试驾的时候也发现连蓝牙听歌的,音量调整到我觉得舒适大小的时候,不小心碰到门板,感受到了共振,不清楚是因为工程车止震没做好还是因为门板整体空腔比较大,大家在试驾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量产的车是不是这样。


    车机及显示屏:

    流畅度挺好,而且复杂语音也能识别,比如同时说打开前排车窗和天窗,都能精准操作。而且天窗及天幕的开合度都可以自由调节(算是吸取了枭龙max的教训),算是比较人性化的了。另外整体的交互逻辑也比较清晰,没有遇到特别反人类的设计。360清晰度及灵敏度可以,但是2D视图的边角处理的稍微有点粗糙,可以适当再优化一下



    能耗、充电及用车成本:

    馈电能耗:刚拿到车的时候纯电续航还剩下23%,纯油续航67km,一路心惊胆战的从家开到公司,标准纯电模式下馈电能耗21.6kWh/100km,立马加油200元,纯油续航从51km→447km,然后做了馈电油耗测试,晚上从公司回家一路是混动状态,反向给电池充电13%→24%,油耗11.3L/100km,行驶了14.1km,纯油续航减少26km


    纯电模式能耗及充电速度:第二天一早采用标准纯电模式形式又从家开到公司,电池续航百分比又从24%减少至14%,算是前一天反向冲的电第二天一早又放完了,到公司正好还剩下一个慢充桩有位置,赶紧占上给他充个电,因为公司的桩是慢充桩,所以充电时间慢一点,充满差不多耗时3h,充电22度,花费25.3元(慢充桩真的香,搁国网充电桩至少得50了),晚上又开启运动模式一路飚回家,平均电耗达到了惊人的31.8kWh/100km


    7天平均能耗及用车成本:电耗12.4kWh/100km,油耗4.0L/100km,实际烧油10L,用电19.5度(9月4日有11.2度电不是我跑的),整体用车成本:10*8.2+19.5*1.15=104.4元,行驶里程198km,合计五毛钱/公里



    其它试驾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和觉得能优化的点,也分享出来大家后续试驾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是否有改善:

    ①会存在偶发性的自动关窗,一般是车速比较快从桥下穿过的时候,不知道触发条件是啥,这周我遇到了两次,确认没有通过语音和按键去操作,难道是有空气质量监测?但是功能列表里面没看到

    ②不开车窗打开天窗的时候,速度快一点能听到天窗位置有明显的噪音,像是风噪,感觉应该是整车后排空腔比较大,导致的气流不稳

    ③转向灯有时候过于灵敏,平常都是轻拨一下就能打开或者关闭,偶尔会出现无论再小力度拨也关闭不了的情况

    ④无线充电速度虽然可以,但是发热其实有点严重,我看了主要原因是那个位置没有空调出风口,蓝山这一块设计的就很聪明,对着吹基本不会出现ios提醒电池温度过高停止充电的问题



    以上就是本周试驾的一些感受总结,整体上比较满意,是一款可以加在自己购车备选清单里面的车型,有机会到时候会带着媳妇儿再试一次,主要是看她是否适应。目前价格还没出来,不好做性价比的评价,但是目前这台车缺少我比较喜欢的座椅通风和按摩,如果后续可以有加装的选项,那么选他的可能就会更高了。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