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集体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欧洲汽车巨头是真心求教还是别有企图?

    兔车闯蓝星头像兔车闯蓝星头像
    兔车闯蓝星2023-08-24

    欧洲汽车巨头们正在精心策划一场对中国电动车的“围剿”。

    近日,彭博社报道称,欧洲销量第二大的汽车制造商 Stellantis NV 正考虑与一家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合作,以增强其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影响力。这家中国电动车企业很有可能是零跑汽车。

    根据报道,Stellantis的意愿是追赶竞争对手的脚步,投资当地汽车公司,建立有助于其在中国发展的业务伙伴关系。彭博社的报道中,字里行间透露出Stellantis想要借助中国电动车企的力量,实现在中国卖电动车的真实目的。

    这样的做法和大众、丰田、奥迪如出一辙。近段时间,不断有消息曝出,外资品牌寻求和中国品牌的合作。

    此前,大众宣布将在2026年推出两款基于小鹏G9平台打造的“大众”品牌新车,专供中国市场。奥迪也宣布将与上汽合作推出全新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两桩合作都是要“联合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

    目前还有消息称将在北京奔驰国产的奔驰下一代CLA将搭载吉利的雷神混动技术,混动版本车型大概率也只在中国市场销售。

    更早之前,丰田宣布和比亚迪合作,首款针对中国市场的纯电车bZ3已经上市销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应该为中国品牌向外资品牌提供技术支持而感到自豪。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桩桩合作中“仅在中国销售”的重要细节。

    曾经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外资品牌在中国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如今中国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弯道超车,技术、服务远远领先外资品牌,但是合作生产的电动车却不能开拓海外市场,只能在中国市场“卷”?这是什么道理?

    从根上来说,外资品牌此举目的绝不单纯。

    首先,它们非常精准地选择了缺钱的新势力企业,而这些新势力企业的产品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通过和中国电动车企的合作,丰田、大众、奥迪和Stellantis可以在中国快速地、低成本地制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弥补之前在中国错过的发展时间。

    另一方面,将这些合作生产的产品限制在中国市场,也让国外市场暂时保持“纯净”的竞争环境。

    目前,欧洲对中国企业进入本土市场制造了层层阻碍。今年7月,欧盟正式启动针对中国车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8月,欧盟动力电池法案正式生效,增加了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的非贸易壁垒。

    由于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还未真正参与到海外的竞争,这些老牌汽车厂商在海外过的日子还挺滋润的。一旦让搭载中国新能源技术的产品在海外销售,岂不是帮中国人打了广告?

    大众、Stellantis们真正的算盘是,一边在国外依靠燃油车继续赚钱,一边在国内通过和中国车企的合作,获得中国新能源技术和供应链渠道,以时间换空间。

    待时机成熟,这些掌握了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外资车企,将反过来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实施大围剿。

    次阅读
    20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20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