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小鲤佳成
编辑 | 小鲤佳成
引言
自新能源汽车兴起之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新能源汽车凭借政策支持、性价比,异军突起分得了油车的半边天。
眼看中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如此广阔,美国商人马斯克直接强势携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自此打响了中外新能源车企之战。

劣势到势均力敌再到超越中国车企,特斯拉在这场战斗中逐渐赢得上风,这时国内车企才发现,真正“内卷”的原来是这个“外来小子”。
那么特斯拉到底给国内车企带来了怎么样的压力?车企又该如何面对虎狼般的特斯拉呢?

下场搅局中国市场
2013年,一辆名为Model S的电动跑车在中国的亮相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没有人会想到一辆电车竟然敢大胆到将价格定在120万人民币。
比肩豪车的价格,让很多人都对特斯拉有了质疑:一个电车它凭什么敢和油车叫板?难道顾客会对这辆车买单?120万同价位哪个车不比特斯拉更有“韵味”?

况且电车本身在2013年时就还饱受争议,人们丝毫不相信传统的油车会被一个“电动车”所代替。
当2014年特斯拉开始交付车辆时,3000辆车的数额仿佛印证了人们的想法,特斯拉折戟了,它的竞争力并不会威胁到本土已成定局的汽车市场。
可就在众人以为特斯拉在中国或许只能位列“豪车群”时,特斯拉却突然开始转变路数,120万的售价仿佛只是特斯拉在前期假装的“高贵”,为了博得中国广阔的电车市场,一场以特斯拉为中心的电车大战就此开始。

120万的价格一跌再跌,初开始的时候国内电车车企还未察觉特斯拉的野心,只觉得特斯拉高开低走,再降也只能碌碌无为时,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却突然显现,为众人上演了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戏码。
随着特斯拉展现优质的车配、强大的基建配备能力、高续航动力,让一众人们明白了贵有贵的道理,一时间特斯拉的口风都变得不一样了,众人纷纷投以欣赏的目光。
再加上价格下跌的特斯拉逐渐亲民,本土的车企才幡然醒悟,原来这是特斯拉的价格战,一场炮轰油车、电车的史诗大战。

自此大家再也不敢随意轻视特斯拉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鞭笞着新能源车企寻找起了破局的方法。
为了避免自己牺牲在车企竞争中,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就开始不断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随着电车竞争越发激烈,甚至政府也被卷下场,为了让本土的新能源汽车更好的破局,占据市场份额,政府直接大手一挥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这让全中国都开始掀起了“电车热”,人们口中讨论的不再是“电车能行吗?”而是“油车和电车”该选哪个。

再将目光收回到特斯拉身上,在2017到2020期间,特斯拉的价格战越打越猛,平均一年就要进行十次以上的调价,这让众多车企大喊“受不了”,就连在网上我们都能经常看到低价买到特斯拉的车主在向前几月高价买到特斯拉的车主在“问好”。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疯狂的降价就意味着特斯拉在逐渐放下身段争夺中低端市场,而这一做法显然是动了中国车企们的蛋糕,没了价格优势,在性价比上,人们肯定是偏向特斯拉一方。

在今年,特斯拉又又又开始搞人心态,七月份的时候,特斯拉老总马斯克突然对外宣称特斯拉即将在8月再度下调价格。
事实也证明马斯克确实有魄力,在8月14日时,特斯拉推出了8000元的保险补贴,然后将Model Y的价格下调了1.4万。
紧跟其后,8月16日Model S和Model X的价格也被“一顿狂打”,特斯拉直接面向大众推出了5.4万到7万元的优惠力度。

这下一搞,特斯拉可以说是一拳打乱了新能源市场,让其他车企瞬间感到如临大敌、不知所措,价格战的特性要求大家的车价必须一降全降,不然竞争力就会瞬间衰败,更何况车企们面对的是性能完备的特斯拉。
所以车企们维持的高价也要进行下调,而这样做无疑是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后续系列车的研发因资金问题变得迟缓。

而对于降价,特斯拉一方轻描淡写的对外宣称:降价是因为成本下降,产量提升,所以将部分利润返还给消费者们。
如此让利的行为博得的是消费者的青睐,压缩的是国产车企的生存范围,因此车企普遍认为特斯拉是在故意“恶化”中国市场,其大幅度降价存在恶意竞争的嫌疑。
暴跌千亿金额
特斯拉降价、推出新颖服务,无疑是将车企逼到了悬崖边上,单单就今年八月份特斯拉打出的一次价格战就让中国车企的股市直接蒸发了整整1365亿市值。

从这样来看,我们就可以很直观地得看出特斯拉价格战的威力,其一举一动都在牵扯着中国车企股市的神经。
身为国产电车的领头羊,比亚迪更是硬接下了这股巨大冲击波,据股市显示,比亚迪的股价竟然暴跌了6.21%,市值更是直接缩水391亿元。
至于其他车企虽然没有像比亚迪一样损失惨重,但也绝对不好过,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出了这样的“股市灾害”,马老板肯定是笑嘻嘻,而比亚迪和其他车企老总绝对是咬牙切齿,今天特斯拉搞一波降价,那么明天呢?周而复始之下,中国车企们又该如何生存下去?
对此,其实专家们没少指手画脚,可说到最后总结下来还是两个字:创新,这也是中国车企缺乏的最为核心的东西。
放眼于特斯拉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马斯克是一个极具未来视野的人,他喜欢观测未来,长布局钓大鱼,而不是局限于眼下的竞争,被“螃蟹效应”局限住了脚步。

反观中国车企,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视野,如今中国电车正处于发展热潮,政策红利以及消费者红利依旧处于顶峰,车企们必须考虑如何在这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把握住机遇。
首先,老生常谈的一点,各车企都心知肚明技术是发展的核心,因此对核心技术的提升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竞争点。
电车目前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充电时间长,并且续航不如油车给力,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动力问题。

人们之所以偏爱特斯拉,极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特斯拉续航要高出比亚迪等车辆,在续航方面的技术成就要高出一个层面。
所以当下新能源车企要攻克的难关就在于此,没了续航方面的鸿沟,就代表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可以在技术层面比肩特斯拉,并且市场竞争力也会上升一大截。
除此之外,第二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汽车的造价,这也是特斯拉敢于强行降价的底气,如果不是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其根本就支撑不起大规模的价格战。

因此,中国车企必须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寻求更为简单高效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型号的车的产能可以快速扩大。
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生产设施,实现汽车配套产业上下游联动,助推汽车生产协同合作,创造更为便利的生产条件。
这样一来,车企就能够避免过多的损耗,及时供应车辆,打开销售市场,让自己更好的完成和客户的对接。

最后一点需要车企注意的就是汽车的配套设施一定要完备,不然车辆销售出去以后,相应的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综合于此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途坎坷却又充满了机遇,虽然前方有特斯拉在挡路,但我们依旧可以在困境中寻找到破局之法。
“电车成为主流是大势所趋”,希望我国车企能够乘风破浪,达成这一目标,让中国的电车也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尾言
新能源成为了划时代的标志,电车算是侧面显现了新能源的便利,他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如此巨大的机遇,我们必须要把握住,争取引来新能源未来的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