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或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车平台授权,奥迪此举是“低头”还是深耕本土化?

    华夏时报头像华夏时报头像
    华夏时报2023-07-1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牛小欧 于建平 北京报道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公开表示对奥迪的市场表现不满的余音还未消散,奥迪又因“向中国车企低头”的话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近日,海外媒体德国《汽车周刊》报道,为了应对中国的新能源车赛道竞争,奥迪正在考虑直接从中国本土电动车企业购买一个电动平台的授权,从而缩短其车型的开发时间。报道还称,目前谈判正在进行当中。而紧接着,再次有媒体报道称奥迪正在寻求使用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平台,并有望与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或北汽集团展开合作。据悉,奥迪该项计划已获得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的批准,并最快将在本周的奥迪董事会会议上获得批准执行。

    对奥迪而言,此举无论是“向中国车企低头”还是更好地深耕本土化,都说明其已进入电动化转型关键期,改变迫在眉睫。

    电动化发展逐渐滞后

    针对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车平台授权这一消息,奥迪中国方面回应称:“入华35年来,奥迪一直致力于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四环品牌坚定践行在华承诺,推动互利共赢的本土化发展。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时期,奥迪将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共创成功未来。”

    在加快电动化转型方面,奥迪已开始加速,2022年奥迪发布“Vorsprung 2030”战略。战略内容包括,至2025年,奥迪计划在电动化和混动领域投资180亿欧元,同时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车型;2026年起,奥迪面向全球市场的新车将全部为纯电动车型;2033年,奥迪逐步停产内燃机,实现完全电动化。

    汽车行业分析师顾彦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奥迪也在加速转型,可客观来看,目前奥迪的电动化转型不达预期,多款电动车型的开发进度出现迟滞。这或许也是奥迪有意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车平台授权的原因之一。如今奥迪正在被对手拉开距离,特别是在纯电赛道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奥迪对于加速电动车研发更为渴求。”

    正如顾彦涛所言,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奥迪品牌在华累计销量约为64.25万辆,尽管占到了奥迪全球销量的39.8%,但与宝马79.19万辆、奔驰75.17万辆的销售成绩相比,已有10万辆级的差距。同时,今年一季度,奔驰和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均超19万辆,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6万辆,同比下降16%。

    特别在纯电赛道,奥迪也被对手拉开距离。2022年奥迪纯电动车全球销量为11.82万辆,同比增长约44%。同期,奔驰纯电动车销量为14.9万辆(含smart品牌),同比增长67%;宝马纯电动车销量21.5万辆,同比增长107.7%。今年一季度,奔驰纯电动车全球销量(不含Smart)为5.16万辆,同比增长89%;宝马纯电动车全球销量(含宝马和MINI)为6.46万辆,同比增长83.2%;奥迪纯电动车全球销量为3.46万辆,同比增长42.8%。

    电动化发力迟缓销量难以提振,也由于奥迪内部的多项电动转型计划实施遇阻。公开资料显示,旗舰自动驾驶电动车项目——阿尔忒弥斯疑似被取消;Q6 e-tron等关键纯电新车型因软件问题而被推迟发布;此外,奥迪基于大众SSP平台打造的新车,也因软件问题或被推迟到2029—2030年才能问世。

    这也难怪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公开表示奥迪的车型阵容不仅在竞争对手面前落后,甚至还没有达到自身的实力水平。

    缺少专属电动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奥迪现在并没有专属的电动平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奥迪拥有四大纯电动车架构平台,包括:MLB evo,该平台基于模块化纵向平台改进;MEB,用来打造大众ID.纯电车型入门级车型;PPE,由奥迪和保时捷两个品牌合作开发,用于制造中型、大型轿车和SUV,与保时捷共用,保时捷和奥迪的纯电旗舰车型都将在PPE平台上生产。纯电Macan、纯电卡宴、奥迪A6 e-tron和奥迪Q6 e-tron都将来自此平台;还有一个是J1,该平台是由保时捷为Taycan开发的高性能电动平台,主要用于打造高端纯电轿跑车型。不过,这四个电动车平台都不是奥迪的专属电动平台,而是由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共同使用。

    落实到中国市场,尽管奥迪在华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奥迪一汽全新PPE工厂已于去年6月在长春开工,总投资超过人民币180亿元,年产能15万辆,但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奥迪A6 e-tron却要等到2024年才正式投产。

    对比来看,如今中国车企自研的新能源汽车平台或架构已越来越多。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长安汽车与华为、宁德时代聚首共推阿维塔CHN平台、吉利的SEA浩瀚平台、比亚迪的e平台3.0架构、上汽星云、长安EPA、小鹏—扶摇、蔚来—NT、广汽—AEP3.0等,都已诞生了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自主品牌迅速崛起都是凭借在新平台上研发车型,这使得驾驭度、科技性、娱乐性都和原来的车型研发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外形、技术、服务方面均大大提高了竞争力,也更加适合年轻化的需求。”

    在技术的强有力带动下,自主车企的市占率稳步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稳定在50%以上。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598.6万辆,同比增长22.4%,市场份额达53.1%,上升了5.9个百分点。这势必进一步压缩了包括奥迪在内的合资豪华品牌固有份额。

    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坤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成为绝对主力,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也占据了先机。另外,凭借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精准把握,中国品牌也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加之依托本土供应链优势,中国品牌抢占了更多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蚕食包括奥迪在内的合资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这也使得合资豪华品牌溢价能力逐步受到牵制。”

    在王坤看来,中国汽车行业在发展初期一直向国外企业买技术,一旦奥迪这次和中国车企达成合作,是对我国由“汽车大国”逐渐转变为“汽车强国”的有力证明。且对于奥迪来说,此举可以缩短其车型的开发时间,更快、更多地推出新电动车型,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借鉴和学习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持续深耕本土化从而缩短与对手之间的距离。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