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中共合肥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3 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从此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并飞速向前发展。而合肥的汽车工业是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步。1968 年 4 月,一辆 2.5 吨的载货汽车在江淮汽车制造厂诞生,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也拉开了安徽向汽车大省出发的序幕。
现今,合肥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版图上,合肥已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江淮汽车蓄车场
曾创造“江淮现象”
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为响应国家号召,安徽一群做水利的工作者利用自己的钣金和油漆技术,转行做起了汽车配件,并逐步开始研制整车。那时候,厂房和设备都很简陋,绝大部分工作要靠手工来完成,驾驶室完全靠手工敲,汽车只要能开着往前走就行。就在这种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安徽第一辆载货汽车试制成功,在全国上下引起了轰动。
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的安徽汽车行业几乎谈不上发展,江淮汽车也没有资金发展主业,1980~1982 年期间为了生产自救 , 生产一些纺机配件之类的产品。整个 80 年代,江淮汽车都是在产业有点复苏、又耗尽资源直至 1990 年跌入谷底这样的曲线中反复。

长安新能源汽车整装车间
整个 90 年代,江淮汽车的发展战略可以用 16 个字形容:面向市场、面向行业;扬长避短、调整结构, 以客车底盘为当时的突破口,发挥江淮汽车底盘重心低、安全性舒适性好的强项,扬长避短,错位竞争,从当时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
1994~1995 年,轻卡成功换型为江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连续多年,江淮轻卡销量都处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位置。如果说客车底盘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那么轻卡的换型成功奠定了江淮汽车发展的基础。
然而江汽始终没有止步,从客车底盘、轻卡系列商用车,再到 MPV、SUV 和基本型轿车。2001 年,通过引进技术再创新生产的瑞风商务车取得巨大成功,2005 年启动轿车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 2007 年取得生产资质,而此时,江淮汽车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同年年底,宾悦亮相了上海车展。

蔚来汽车江汽生产基地
就这样,江淮汽车迅速由一家地方国有小型汽车企业发展成为有世界影响的行业骨干企业,汽车销量由 1990 年的 954 辆到 2011 年突破 50 万辆,销售收入由 1990 年的 3000 万元到 2011 年的 366 亿元,保持了连续 21 年的快速健康成长,销量、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 34.5%、40.3%,演绎了地方国有汽车企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业内瞩目的“江淮现象”。
如今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之下,在安徽汽车工业向“新”而行的过程中,江汽也是开拓者、参与者、推动者。2002 年,这家拉开安徽汽车工业大幕的车企投身“新”战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江汽集团也交出一份漂亮的新能源汽车成绩单。
“安心车,凯旋路”

大众安徽综合实验中心研发测试场
合肥汽车工业的第二本土品牌是安凯汽车,那句“安心车,凯旋路”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安凯客车的前身是“安徽省地方国营淝河汽车修配厂”。1966 年成立,自此开启了 50 多年漫长征程。创业初期,靠肩扛力拉,土法上马建造出一幢幢新厂房,制造出一台台新设备,为安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全厂人员齐心协力、烧砖盖房、自筹自建设备,到 1969 年底共建生产性厂房 2.4万平方米,生产汽车配件已达 5 种车型的 6 大总成 32 种配件;1970 年,安凯成功研制 HF150 载货汽车;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安凯提出“以底盘为基础、以客车为主导、专用车为补充”的发展战略,着手开发大客车底盘;1988 年,成功研制出 HFF683 客车底盘;1993 年,安凯客车开始与德国凯斯鲍尔(德国奔驰 - 赛特拉)技术合作,是国内最早与国际巨头合作的客车企业之一,也是客车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1997 年 7 月,安凯客车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蔚来汽车服务站

安凯汽车
在客车领域多次成为“吃螃蟹”者,如率先开发出高档客车及双层客车专用底盘;第一个服务国家领导人的中国客车品牌;是唯一直接参与“9·3 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国产客车品牌……
除了江淮和安凯这样土生土长的企业,合肥也有其他汽车企业投资的基地,比如长安、奇瑞等有在合肥投资建设工厂或基地。
开启新能源汽车之旅

江汽整装车间
合肥近两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合肥的发力新能源汽车之心在蔚来落户之前已有铺垫。整车方面,江淮从 2002 年开始着手研制新能源汽车,2016 年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之一。这也是江淮在多次转型尝试之后,所作出的战略调整。核心零部件方面,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为行业第二梯队头部选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国轩高科的装机量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正是依靠江淮、国轩高科及与之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合肥逐步搭建基础,开启了新能源汽车之旅。
江淮与蔚来的官方互动比蔚来落户合肥更早一些。2016 年 4 月,蔚来与江淮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江淮蔚来制造基地,在此生产了后来受到市场追捧的系列车型。蔚来对于合肥而言,不仅是一家企业,也是与合肥已拥有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同频共振的重要推动力量。2021 年 4 月 7 日,蔚来第 10 万台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量产下线。从 2018 年 5 月第一台量产 ES8 下线到第 10 万台,仅用了 35 个月,在同价位高端乘用车市场,创下最快纪录。

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下线仪式在合肥长丰县下塘镇举行
2023 年一季度,合肥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101.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19.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12.69 万辆、同比增长 3 倍。
如今的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完备,拥有江淮、蔚来、比亚迪、长安等一批整车企业,集聚产业链企业500 余家(其中规上企业 305 家),从业人员约 10 万人(其中整车企业从业人员超 5 万人),已构建起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配套合理、应用示范推广、标准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
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将全力当好“首席服务官”、做好“最大供应商”,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为汽车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本栏目部分参考资料:《合肥工业》《中国汽车报》)
版权须知: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字:孙 婷
图片:王世保 黄洋洋
编辑:冷子璇
校对:刘 军
审核:孙 婷
即日起,读者点击封面或微信留言即可征订或购买《安徽画报》

《安徽画报》创刊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经文旅类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安徽画报》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美图美文美术美味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2017年复刊以来,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画报”“中国最佳媒体融合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阵地”“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等。
加入画报读者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