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汽车座椅坐垫深度调节开发准则

    不懂车不行吧头像不懂车不行吧头像
    不懂车不行吧2023-06-06

    出品 | 焉知

    1.概述


    在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指标中,包裹性和支撑性是两项占比权重非常高的考察项,其中支撑性按照人体区域可以划分为头颈部支撑,腰背部支撑,臀腿部支撑,脚部支撑等,本文所讨论的坐垫深度调节功能应归属于腿部支撑范畴,作为一个座椅舒适性的显著加分项,装车率也越来越高。


    同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它一般同样需要骨架,包覆泡沫及蒙皮,护板,调节及操纵机构等组成。




    2.系统开发环境


    2.1 系统功能环境


    坐垫深度调节模块通常集成在坐盆骨架总成中,这个模块通过预先定义的连接点固定在坐盆骨架上。对于电动坐垫深度调节的变种,可以通过负载开关或借由座椅控制单元与车身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进行调节。


    2.2 系统物理环境


    坐垫深度调节功能需要在座椅总成物理环境中得到保证。必须遵守规定的安装空间和与相邻部件的间隙。主机厂有必要将所有车内相邻部件的数据/信息给到子部件供应商,使其能够进行充分的空间布置和间隙检查。开发过程需要考虑所有的座椅变种。确定安装空间的评估文件需要存档并提交给主机厂。


    坐垫深度调节模块在整个调整范围内与相邻部件之间的间隙必须至少为5 mm。与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应保证为10mm。关键公差链需要进行统计公差分析。如需减少间隙必须与主机厂专业部门达成一致。注意坐垫调节功能的运动学分析需要带上其上的包覆零件(泡沫,蒙皮等)一起考量,上文提到的与静止件保证5毫米间隙,运动件之间保证10毫米间隙的要求同样适用。




    2.2.1 座椅骨架基础组件环境:


    座椅骨架包括以下基础组件,在开发坐垫深度调节时需要考虑到与这些组件的相对位置或连接关系。


    • 座椅滑轨(包括解锁)
    • 座椅高调器
    • 座椅调节运动机构铰接杠杆
    • 坐盆骨架侧板
    • 带有弹簧悬挂的坐盆冲压件
    • 解锁和操作机构
    • 包含齿轮箱的驱动电机
    • 运动弯弓(运动座椅适用)


    2.2.2座椅骨架集成部件环境:


    坐垫深度调节模块还必须与座椅骨架上的其他集成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


    该模块与其连接点必须保持自由,且功能不得受损。


    • 前排座椅安全带扣
    • 前排座椅侧面安全气囊
    • 副司机座椅占用识别
    • 安全带提醒
    • 座椅控制单元
    • 座椅加热
    • 空调部件
    • 气动元件
    • 前排座椅坐垫和靠背蒙皮
    • 前排座椅靠背护板
    • 前排座椅护板及其连接件
    • 前排座椅座椅滑轨罩盖
    • 前排座椅操作元件
    • 座椅线束
    • 前排座椅灭火器支架



    3.开发技术要求


    坐垫深度调节模块的技术要求概括如下:


    报价的开发范围包含如下设计输入(位置、安装空间)


    • 与坐盆的连接点
    • 安装空间,与相邻部件的间隙
    • 接口要求
    • 调整行程和调节速度
    • 安全要求
    • 功能要求。


    3.1 座椅深度调节的总体技术要求


    3.1.1 重量目标


    该部件必须经过重量优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发目标,当然重量优化不予许对其他功能产生影响。供应商必须确保此功能模块的批产重量达到开发目标值。对于超过目标重量的情况主机厂需要制定必要措施进行管控。必须在开发过程中履行减重的概念,可以通过模拟和试验的手段来控制这些概念的实现。


    目标重量:

    座椅深度调节,手动调节 700 g

    座椅深度调节,电动调节1000 g


    需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维护一个重量清单,其中记录当前重量信息以及所有单个零件、 分总成的重量变化履历,并与重量目标进行比较。开发商有责任通过必要措施实现重量目标。


    3.1.2 符合设计规范:


    首先,坐垫深度调节的布置规范,必须遵从客户提供的整椅布置规范。该子模块的开发需要与相应的座椅非金属零件开发并行开展,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与座椅总成开发商进行定期协商,以使整椅开发商能够知晓与坐垫深度调节模块连接接口的变化并作出及时调整。


    3.1.3 安装空间和公差:

    坐垫深度调节模块可以占据先前批量坐垫深度安装空间的最大值。由于方案优化、重量减轻或功能扩展而导致的安装空间超出要求范围必须与主机厂专业部门及受此影响的接口零件方面确认并达成一致。必须观注到所有相邻部件之间有足够大的间隙。以下内容适用:

    距离运动部件>10mm

    距离固定部件>5 mm


    3.1.4 调整距离和速度:

    手动坐垫深度调节应满足以下调节距离。


    x方向60±3 mm


    调整步进距离:≤5 mm


    电动坐垫深度调节的调节速度预设为室温


    x方向10±2mm/秒


    在-30°C至+ 80 °C的极限气候条件下,在x方向> 2 mm/秒


    3.1.5 模块操作要求:

    手动坐垫深度调节功能通过位于该模块前端的操作手柄进行操作。


    关于该操作手柄的接口和装配,零部件开发商必须和整椅开发商进行必要的沟通。坐垫深度调节模块的设计必须确保安装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以及需要满足滥用力量的要求。同时为其设计的操作手柄需要具有无间隙和调节噪音的固定方案。对于手动调节功能,需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力曲线呈现出均匀平滑的变化趋势,并向操作人员提供有关功能的明确反馈。通常不允许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力的剧烈波动(例如突然松脱)。


    对于电动调节功能,通常是通过布置在座椅上的调节开关或者HMI界面进行操作。


    3.2基于不同变体的技术要求


    3.2.1 手动坐垫深度调节的开发目标


    手动坐垫深度调节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手动调节装置以延长腿部支撑。


    此操作将通过一个可在x方向上调节的模块完成。


    手动调节可以通过档位调节或无级调节。


    最大调节力需要满足标准要求,同时结合主观评价。不允许在有负载情况下发生自动调节,坐垫深度调节必须确保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功能有效。


    3.2.2 电动坐垫深度调节的开发目标


    电动坐垫深度调节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电动调节装置以延长腿部支撑。


    将通过开关或触摸操作在x方向上前后电动调节。


    必须特别注意调节声学效果。


    3.3 扩展功能描述


    坐垫深度调节功能在一些车型上作为标配提供,在另一些车型上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选装。那么该类功能模块的开发必须考虑到这些情况,并在接口方面与OEM进行协商。


    对于手动调节座椅现有考虑与如下环境件的匹配:

    • 座椅护板(门槛侧和通道侧),滑轨罩盖
    • 所有手动调节的手柄和电动调节的开关
    • 座椅蒙皮(是否带有“弯曲折叠”功能)
    • 座椅下方的储物盒
    • 靠背护板
    • 胸部安全气囊,或驾驶员头部/胸部安全气囊
    • 座椅位置传感器
    • 副司机可折叠靠背(完全放到装载功能)
    • 座椅和靠背加热,控制单元位于ZSB座椅上
    • 安全带锁
    • 灭火器支架


    在电动调节座椅中:


    除上述手动调节座椅提到的范围之外,有如点需要额外关注:

    • 所有座椅调节开关
    • 座椅记忆控制单元
    • 门侧护板上用于保存座椅位置的记忆按钮
    • 可调节坐垫和靠背侧翼
    • 按摩系统
    • 主动通风的座椅空调系统(安装在座椅骨架上的风扇)
    次阅读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