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先进的传感、通信、网络、数据处理、智能控制等技术,以动态车辆为载体,实现车内、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从而提高通行效率,改善驾乘感受,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该项技术预期在避免交通事故、提升道路安全、缓解拥堵、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耗、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随着传感网、普适计算、云计算和实时系统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其支撑下的车联网得以提出和发展,有别于其他物联网应用的技术支持,车联网关键技术包括:1)传感网技术;2)通信与网络技术;3)软件技术;4)硬件技术;5)数据处理技术;6)安全隐私。
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物联网最基本的两项技术,用于标识物体和感知客观环境的物理属性。RFID技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全局标识,然而目前RFID标识标准尚未统一,传感网同样面临大规模应用瓶颈,异构传感网的整合应用仍存在大量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1、传感器技术和传感信息融合应用
车联网是车、路、人之间的网络,车联网传感技术应用主要是车传感网络和路传感网络。其中,车传感网络又可分为车内传感器网络和车外传感器网络,车内传感器网络提供关于车的状况信息网络,如远程分析诊断;车外传感网络用来感应车外环境状况,如防碰撞传感器信息、外部摄像头感应等,用于增强安全和作为辅助驾驶信息。路传感器网络由铺设于路上和路边的传感器构成,用于感知和传递路况信息,如车流量、车速和拥堵状况等,从而使车载系统获取道路交通环境信息。
车传感网络和路传感网络均对车况和环境感知起到关键作用,为车联网(有别于互联网)获取独特内容,整合传感器网络信息,将是车联网极为重要也是极具特色的技术发展内容。
2、服务端计算与服务资源整合技术
车载终端是车主获取车联网最终价值的媒介,车联网诸多应用和服务提供均需采用服务端计算技术,由于车联网终端能力有限,通过服务端计算才能整合更多信息资源,向服务端提供及时服务。云计算应用于车联网,旨在分析计算路况、大规模车辆路径规划、智能交通调度计算和基于案例学习的车辆诊断计算等。服务资源整合可进一步提供服务创新和增值服务,如呼叫中心服务与车险业务整合、远程诊断与现场服务预约整合、位置服务与商家服务整合等应用。
3、LTE-V2X快速产业化与商业化
通信作为车联网中的重要技术,是信息交互的载体,为车联网提供全方位的网络连接。大唐在国内外最早提出基于LTE系统的LTE-V2X技术,包括蜂窝方式(LTE-V-cell)和直通方式(LTE-V-direct)两种工作模式。其中,蜂窝方式利用基站作为集中式控制中心和数据信息转发中心,由基站完成集中式调度、阻塞控制和干扰协调等,可以显著提高LTE-V2X的接入和组网效率,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直通方式是车与车间直接通信,针对道路安全业务的低时延高可靠传输要求、节点高速运动、隐藏终端等挑战,进行了资源分配机制增强。

图1 LTE-V2X典型工作场景
目前,LTE-V2X产业链日趋成熟,形成了覆盖芯片模组、终端、整车、安全、测试验证、高精度定位及地图服务等环节的完整链条。前向碰撞预警、红绿灯信息提示等第一阶段应用场景已在车端商业化搭载,并与自适应巡航(ACC)等辅助驾驶应用实现融合,路侧感知数据共享等第二阶段应用加速研发。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计划于2025年将LTE-V2X直连通信支持的相应功能纳入五星碰撞路线图。
4、基于5G的车联网应用加快布局
5G与C-V2X直连通信协同发展,以互补方式差异化服务车联网应用,探索“双重保障”方式的车联网应用场景差异化布局。IMT-2020(5G)推进组C-V2X工作组等已开展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面向移动终端的车路协同应用等研究,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积极推动行业虚拟专网、网络切片、QoS监测等5G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研究。针对有低时延、连续性等需求的安全驾驶类业务,探索网络侧和应用侧之间的协同机制以加快和优化应用跨域切换处理;针对有低时延、大带宽和高可靠性等需求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探索虚拟专网或者基于5G公网的专有网络切片以提升业务安全性,结合QoS监测等技术判断驾驶模式切换。

图2车联网应用场景支撑体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