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车国六标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一是从以往跟随欧美机动车排放标准转变为大胆创新,首次实现引领世界标准制定,有助于我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二是在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可以起到淘汰落后产能、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三是能够满足重点地区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而加严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
轻型车国六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具有六个突破,一是采用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程序,全面加严了测试要求,有效减少了实验室认证排放与实际使用排放的差距,并且为油耗和排放的协调管控奠定基础;二是引入了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改善了车辆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排放控制水平,利于监管,能够有效防止实际排放超标的作弊行为;三是采用燃料中立原则,对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和汽油车的颗粒物不再设立较松限值;四是全面强化对VOCs的排放控制,引入48小时蒸发排放试验以及加油过程VOCs排放试验,将蒸发排放控制水平提高到90%以上。五是完善车辆诊断系统要求,增加永久故障代码存储要求以及防篡改措施,有效防止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超标排放。六是简化主管部门进行环保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监督检查的规则和判定方法,使操作更具有可实施性。
国六B实施更多要求汽车。涡轮增压,小排量,大动力,低排放,取得的环保效果显著,同时带来的问题也是存在的。现在满足国六B标准的汽车普遍存在问题集中在如下:1、发动机噪音普遍增大。2、颗粒捕捉器的车型存在经常性堵塞,加速无力。3、烧机油现象发生率增加。4、机油增多现象增加。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机油的技术发展遭遇瓶颈,传统润滑的油膜润滑技术发展没有跟上发动机对排放和燃烧以及润滑的要求。新SP级机油是降低了机油的灰分及硫磷含量降低。机油粘度进一步降低。但是关键问题就是传统机油对降低摩擦力和促燃烧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方案
参考燃油经济推动技术发展。

形成原因。国六B的排放标准要比欧洲,美国现行排放标准更严苛,所以发动机对机油的要求也更高。而市面上的机油及添加剂标准都是国外4大巨头路博润、润英联、雪佛龙奥伦耐和雅富顿掌握。现有机油对全世界范围内都能满足需求,对中国的国六B发动机也能满足技术需求。如果提升现有技术,需要巨大技术投入。他们推动现有机油技术进步的要求不急迫。因为核心技术由他们掌握。
导致SP级机油只是做了低灰分,低硫低磷的优化,其他方面性能没有明显改善。对摩擦力和抗磨性的指标没有改善。
所以SP级不能严格意义上认为是国六B的专属适配机油。应该视为正常SJ、SL、SM、SN、SP的正常隔几年一个商业意义上的升级。
这个对中国广大的国六B车型是非常不公平也导致了以上很多车型的4个问题。1、发动机噪音普遍增大。(常见于大排量豪华车)
- 颗粒捕捉器的车型存在经常性堵塞,加速无力。(常见于大众等带颗粒捕捉器的车型)
- 烧机油现象发生率增加。(德系常见)
4、机油增多现象增加。(常见与日系车)
而且这4个问题用传统润滑没法有效解决。如果有效解决能够给4S店带来巨大商机,也解决了车主实际用车问题。
困难也是一个契机。以益飞特超滑科技为代表的未来润滑技术的第四代机油及第四代润滑技术应运而生。
原理是通过稀土及石油提取高分子聚合物,以机油为载体,在常温和常压下(实验证实起效温度40摄氏度,对压力没有要求就可以发挥效果)是以改善金属表面光洁度形成镀膜层,大幅降低摩擦副表面摩擦力,优化传统油膜润滑导致的问题。同时也明显优于以前传统的减磨,降磨技术。
以前的降低摩擦力技术由三种:
第一种乌克兰技术的抗磨技术。特点是膏状物,牙膏状,和机油不能完全混合。
现在市面上的抗磨降低摩擦力的技术是源于乌克兰,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特殊岩层对钻头的磨损程度不一致。甚至有些岩层,钻头完整如新非常耐用。后统计,发现蛇纹石,在特定条件下回形成一层致密的表面涂层。降低表面摩擦力,后铁道部对火车内燃机实验证实有效果。现在也在部分汽车内使用,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1、蛇纹石粉末是固体物,不溶解于机油,导致形成分层,只能做成膏状,加入后导致机油粘度赠加,机油底壳有沉淀,堵塞机油滤芯,损坏机油泵等等各种问题。2、蛇纹石粉末对发动机各个部件有研磨作用,先磨损后修复,导致部分车辆发生故障,甚至不适用后气缸压力不足。所以每次使用后要清洗发动机。3、起效条件苛刻,燕山大学教授实验,证实,蛇纹石的起效温度和压力要求较高,需要达到地质形成条件。在发动机内使用,在气缸壁或活塞处高温高压勉强能形成效果。而发动机的更多摩擦力形成不具备形成条件。反倒起到研磨左右。所以效果和危险不成正比。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也发生过多起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技术不成熟导致问题。
第二种:美国部分品牌为首的添加剂,使用结果是效果不显著。长期使用气缸壁腐蚀导致损坏。
就是以铅和鎂的化合物和单体的混合物,特点浑浊,密度大和机油混合度低,不透明。
原理是高温高压下重金属吸附到发动机摩擦表面,降低摩擦力。但是实际使用情况,也是表面附着力不够,导致运行中脱落,一边修复,一边磨损。市场上以力某多,J某B等为重,在一些等品牌主机厂使用过。使用后发现两个问题,1.持续有效性差,2、长期使用,发动机性能下降,3、阻塞机油油路导致滤芯和机油泵损害。4、发动机损害。
在下面的实验有有效性对比证实。
第三种:石墨烯物理性状是黑色,不溶物,添加后和机油产生分层。
原理:石墨是良好的固体润滑材料。在金属表面形成滚动颗粒,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用后部分车型有少量效果,存在隐患。
实际问题:1、石墨烯价格昂贵,1公斤上千元美金,导致其实国内企业加的为石墨颗粒颗粒大,导致研磨作用,沉淀等。2、附着能力弱结合不紧密发动机停驶后沉降到机油底壳导致沉淀,阻塞机油油路,滤芯,机油泵等。3、分散效果不均匀,在压力和转速等复杂影响下,效果不能保证。4、观感很差,机油直接变黑。车主接受度差。在国内某高端连锁某盛使用后,在奥迪车型导致多辆车损毁,后停止使用,几乎退出市场。
还有一些钼元素的添加剂,有机钼,流体钼等等,钼的溶解性很低,大多没有严谨实验数据支撑,但是实际使用中没有摩擦学的性能实验,实际使用过程中都是概念性商业运作,没有使用后有节油效果和降低摩擦力等改善润滑的的相关数据及实际使用结果。
基于以上市场现状及各项技术瓶颈,研发适合国六B第四代机油及第四代润滑技术,成为迫切的市场需求,也成为未来中国掌握核心润滑技术的巨大机会。通过大量的研发投人员结合清华大学,燕山大学机械、化学专家及摩擦学专家,共同研发第四代润滑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前期的实验,并承担了河北省重点研发项目《新型节能减排汽车发动机机油添加剂的研发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和实车测试结果。有效改善了国六B发动机的润滑及4个问题。
实验结果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原理:通过稀土中特殊元素提取稀土元素结合石油提取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高压均质等一系列工序研发制造出益飞特超滑技术添加剂和传统润滑油一起使用,和益飞特超滑油耐凡和耐爽系列。可以改变金属表面光洁度。比传统润滑油有效降低摩擦力70%。

通过一些列实验证实了产品有效性。对国六B要求发动机的技术优势
开口闪点测量
不同比例添加剂的加入均会降低机油的开口闪点(图4.6),但加入添加剂后油品的开口闪点与未含添加剂油品的开口闪点差异很小。这表明,新型节能减排添加剂对机油的开口闪点基本无影响。
闪点就是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是保证液体油品储运和使用的安全指标。在低于这一温度时,可能蒸发的轻质组分浓度不能达到爆炸极限的指标。
综上,新型节能减排添加剂对机油的储运和使用无不利影响。
GB11121-2006汽油机油标准中对质量等级为SN、粘度等级为5W-30的润滑油开口闪点没有明确要求。
![]() |
图4.6 开口闪点随添加剂含量的变化 |
3.6 倾点测量
润滑油倾点测量结果如表4.2,随着B类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机油的倾点无明显变化,而加入A类添加剂之后,机油的倾点略微提升。倾点是指液体倾斜时,液面能够发生流动的最低温度。倾点是反映油品低温流动性的好坏的参数之一,倾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低温流动性良好的润滑油能够有效地改善发动机启动困难的状况,降低发动机启动过程中的磨损,提高对发动机的冷却清洗效果。加入B类添加剂对机油的低温流动性无明显改善效果,在加入B类添加剂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A类添加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油的低温流动性。
GB11121-2006汽油机油标准中对质量等级为SN、粘度等级为5W-30的润滑油倾点没有明确要求。
表4.2 倾点随添加剂含量的变化 | ||
序号 | 添加剂含量(%) | 倾点(℃) |
1 | 0 | -21 |
2 | 3vol.%B | -21 |
3 | 6vol.%B | -21 |
4 | 1wt %A | -18 |
5 | 3vol.%B+1wt%A | -18 |
6 | 6vol.%B+1wt%A | -18 |
3.7 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测量
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抵抗氧化变质的能力。氧化安定性是润滑油的重要特性之一。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和腐蚀性相互影响,抗氧化性差,生成酸性物质,增大腐蚀性。因此,在使用本项目所研发的新型节能减排机油添加剂的同时,还需向机油中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
![]() | |
图4.7 氧弹试验压降达到175kpa所需时间随添加剂含量的变化 |
依SH/T0193之规定,氧弹试验达到175kpa的压力降所需要的时间(min)即为样品的氧化安定性。从图4.7可知,随着机油中的新型节能减排添加剂(A类、B类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机油的氧化安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GB11121-2006汽油机油标准中对质量等级为SN、粘度等级为5W-30的润滑油抗氧化性能没有明确要求。
3.8 泡沫特性测量
表4.3所列为添加剂含量对泡沫特性影响,可见添加剂的加入及其含量变化不改变机油的泡沫特性。
在润滑油的实际使用中,由于振荡、搅拌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油中会混入大量的空气而产生泡沫。泡沫的大量存在会引起发动机部件润滑不良,甚至还可能出现气阻使油泵中断供油,造成发动机部件的磨损增加。从这个角度看,新型节能减排添加剂对车辆发动机无不利影响。
GB11121-2006汽油机油标准中对质量等级为SN、粘度等级为5W-30的润滑油泡沫特性没有明确要求。
表4.3 泡沫特性随添加剂含量的变化 | ||||
序号 | 添加剂含量(%) | 24℃泡沫/mL | 93.5℃泡沫/mL | 后24℃泡沫/mL |
1 | 0 | 0/0 | 0/0 | 0/0 |
2 | 3vol.%B | 0/0 | 0/0 | 0/0 |
3 | 6vol.%B | 0/0 | 0/0 | 0/0 |
4 | 1wt%A | 0/0 | 0/0 | 0/0 |
5 | 3vol.%B+1wt%A | 0/0 | 0/0 | 0/0 |
6 | 6vol.%B+1wt%A | 0/0 | 0/0 | 0/0 |
4. 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及机理分析
4.1 四球试验结果
图4.8 润滑油最大无卡咬负荷检测数据柱状图 |
图4.9 润滑油烧结负荷检测数据柱状图 |
图4.8-图4.9为纯壳牌润滑油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及烧结负荷(PD)检测结果 ,图4.10为油品的综合磨损值(ZMZ)。由图可得出如下结论:
最大无卡咬负荷(PB):单一添加剂均会降低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对于仅加入B类添加剂的油样,其最大无卡咬负荷(PB)随B含量增加而减小;但在加入1 wt%A的基础上再添加B时,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随B的含量增加而增大;当仅加入6 vol.%B时,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最低,为746N;加入1 wt%A+6 vol.%B时,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为最高且高于纯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为1256N。
烧结负荷(PD):B类添加剂会提高润滑油的烧结负荷(PD),但其含量高低对润滑油的烧结负荷无影响;A类添加剂则对润滑油的烧结负荷(PD)无影响。
综合磨损值(ZMZ):单一添加剂均会提高润滑油的综合磨损值(ZMZ),B类添加剂对润滑油的综合磨损值(ZMZ)的提升最为明显,然而随着B添加剂含量由3 vol.%升高至6 vol.%,综合磨损值略有降低;在加入1 wt%A的基础上再添加B时,润滑油的综合磨损值(ZMZ)随B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图4.10 润滑油综合磨损值(ZMZ)计算结果柱状图 |
4.2 用于常规工况、乏油润滑极端工况下润滑油添加剂材料级试验结果
4.2.1 常规工况材料级试验结果
图4.11 机油添加剂对摩擦副温度的影响 |
图4.11展示了以机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加入机油添加剂后,机油温度得到显著地降低,且实验持续2h后,含添加剂机油的温度低于其初始温度。还可看到,1%添加剂的加入使机油温度最先趋于稳定(54.2℃),6%添加剂的加入使稳定后的机油温度达到最低(47.4℃)。
图4.12 机油添加剂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图4.12展示了以机油为润滑介质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未加入添加剂的润滑油表现出较高的摩擦系数为0.153。与纯润滑油相比,加入不同比例添加剂之后摩擦系数显著降低,其中含1%、3%、6%、10%添加剂润滑油摩擦系数分别降低至0.039、0.046、0.027、0.045,降幅范围在69.9%~82.4%,说明在常规工况下,该添加剂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摩副之间的摩擦磨损,改善基础油的润滑性能。
4.2.2 乏油润滑极端工况材料级试验结果
图4.13 乏油工况第2阶段纯机油与含3%添加剂机油摩擦系数曲线 |
图4.13示出了以纯机油与含3%添加剂机油为润滑介质的摩擦副在乏油工况第2阶段下的摩擦系数曲线图。可以看到,不含添加剂的润滑油平均摩擦系数在0.150左右;4820秒时,摩擦系数急剧上升。与纯润滑油相比,含3%添加剂润滑油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至0.045左右,在后续的12小时的试验过程中摩擦系数始终保持稳定。这表明,该添加剂的加入改善摩擦界面乏油条件下持续工作能力,提高了装备应对乏油或断油等极端工况的技术能力,同时进一步证明,含有该添加剂的润滑油具有改善摩擦的作用。#乏油润滑#
5. 润滑油添加剂台架应用试验结果
5.1 热车试验
5.1.1 机械损失功对比
![]() |
图4.16 机械摩擦损失功 |
![]() |
图4.17 机械损失功降低比率 |
通过对添加机油添加剂前后机械损失功的对比,添加剂对于发动机中高速转速区域的机械损失改善效果明显,机械损失功基本在2%~3%的降低比率。
5.1.2 油耗与排放污染物对比
5.1.2.1 油耗对比
![]() |
图4.18 万有特性试验油耗 |
通过对比添加机油添加剂前后万有油耗,在发动机低速大负荷工况区域与高速中高负荷区域,油耗有明显的降低,在万有图中选取七个工况点,对其油耗与排放污染物进行对比。
![]() |
图4.19 万有特性试验燃油消耗率降低量 |
通过对七个工况点添加机油添加剂前后燃油消耗率的对比,机油添加剂对于发动机低速大负荷区域与高速中高负荷区域的油耗有明显改善效果,油耗最多可降低2.5~5g/Kwh,热效率由37%提升至37.5%。
5.1.2.2 排放污染物对比
![]() |
图4.20 NOX排放 |
图4.20为机油添加剂加入对发动机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添加机油添加剂后,发动机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
![]() |
图4.21 CO排放 |
![]() |
图4.22 THC排放 |
图4.21为机油添加剂添加前后,不同扭矩条件下,发动机排放CO测试结果。图4.22为益飞特引擎保护剂添加前后,不同扭矩条件下,发动机排放THC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机油添加剂的加入能够明显减低发动机CO与THC的排放量,使汽油燃烧更加充分,CO与THC排放量明显减少,能够有效减轻环境污染。另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油的充分燃烧,会减少发动机缸体内未燃烧汽油的残留,降低发动机中的积碳量,可提高发动机有效功率,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
5.2 倒拖实验
5.2.1 摩擦扭矩
向机油中加入不同量的添加剂都会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扭矩值(图4.23)。综合1500R与2000R的摩擦扭矩结果,加入3%的减摩延寿型机油添加剂对以装甲车机油为润滑介质的发动机摩擦扭矩降低效果最好,如1500R时,摩擦扭矩降低3.91%;2000R时,摩擦扭矩降低3.6%。
图4.23 机油添加剂对发动机摩擦扭矩的影响 |
5.2.2 摩擦功率
以纯机油、含不同量添加剂的装甲车机油为润滑介质的发动机摩擦功率测试结果如图4.24所示。摩擦功率是测功机拖动发动机转动时所消耗的功率。可以看到,摩擦功率随添加剂含量变化规律同摩擦扭矩随添加剂含量的规律一致。
图4.24 机油添加剂对发动机摩擦扭矩的影响 |
5.2.3 噪声
以纯机油、含不同量添加剂的装甲车机油为润滑介质的发动机噪音测试结果如图4.25所示。可以看到,不同比例的添加剂的加入都降低了发动机噪音。这说明添加剂的加入降低了发动机噪声和振动,改善了发动机运行状态。
图4.25 机油添加剂对发动机噪音的影响 |
6. 润滑油添加剂实车考核结果
6.1 社会随机征集车辆实车考核
在社会上征集志愿车辆为实车考核试验对象,对纯润滑油和含添加剂的润滑油进行整车对比试验,添加剂实车考核所有结果如表4.4所示。
表4.4 添加剂实车考核结果 | ||||||||
序号 | 汽车品牌 | 测试前已行驶里程(km) | 测试里程(km) | 测试路况 | 测试时平均时速(km/h) | 加入前平均油耗(L/km) | 加入后平均油耗(L/km) | 每百公里节油率(%) |
1 | 上海大众斯柯达 | 1500 | 54 | 高速路段,较平缓 | 100 | 4.6 | 4.5 | 2.17 |
2 | 长城哈弗H6 | 1500 | 23.3 | 市区路段,交通畅通 | 60 | 7.8 | 7.4 | 5.13 |
3 | 一汽大众探岳 | 6000 | 56 | 高速路段,较平缓 | 110 | 7.1 | 6.9 | 2.8 |
4 | 大众途观 | 31000 | 20 | 市区路段,交通较拥堵 | 56 | 7.5 | 6.9 | 8 |
5 | 大众帕萨特 | 33253 | 20 | 市区路段,交通畅通 | 60 | 6.8 | 6.2 | 8.82 |
6 | 一汽大众朗逸 | 33349 | 56 | 高速路段,较平缓 | 120 | 7.3 | 6.6 | 9.59 |
7 | 一汽大众速腾 | 53000 | 56 | 高速路段,较平缓 | 120 | 8.2 | 7.5 | 8.53 |
8 | 一汽大众速腾 | 67000 | 56 | 高速路段,较平缓 | 120 | 7.6 | 6.6 | 13.15 |
9 | 奔驰E200 | 92000 | 50 | 高速路段,较平缓 | 100 | 6.6 | 5.9 | 10.6 |
10 | 奔驰E260L | 100000 | 40 | 城市高架桥,起伏较大 | 80 | 9.06 | 8.64 | 4.57 |
11 | 斯巴鲁森林人 | 110000 | 23.5 | 市区路段,交通畅通 | 60 | 7.0 | 6.3 | 10 |
从表4.4中可发现,当汽车行驶里程小于10000km时,如1500km和6000km,节能减排型添加剂对汽车的节油率在3%以内,提升效果不太明显。当汽车的行驶里程大于30000km时,添加剂对汽车的节油率提升效果明显,在4.5%以上。
对所有测试里程大于20km的汽车,忽略其品牌,按测试前已行驶里程排列的节油率如图4.26所示。从图中可得,加入添加剂后,随着测试前已行驶里程的增加,发动机的节油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结合当汽车行驶里程小于10000km时,节能减排型添加剂对汽车的节油率提升效果不太明显,与台架热车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这表明,节能减排型添加剂对磨损相对严重的发动机更有改善效果。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添加剂对工作里程较小的发动机尽管节油效果不明显,由于其对摩擦的改善作用,添加剂的加入必然将有助于发动机良好状态保持及寿命延长。
图4.26 节油率与行驶里程 |
6.2 唐山公交车辆实车考核
在唐山公交公司选用4台公交车进行添加剂实车验证试验,表4.5展示了公交车耗气量测量结果。可以看到,加入机油添加剂后,公交车月耗气量有明显的降低。
表4.5 公交车月耗气量 | |||
车次 | 运行里程(Km) | 未加机油添加剂 (m³) | 加入机油添加剂 (m³) |
1159 | 9098 | 2315.44 | 2192.62 |
1160 | 7951.8 | 2254.34 | 2154.94 |
1157 | 7242.9 | 2238.06 | 2122.17 |
0389 | 4795.2 | 1311.49 | 1217.98 |
图4.5示出了各班次公交车添加机油添加剂前后每百公里耗气量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添加机油添加剂后,各班次公交车的百公里耗气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计算4辆车的测试结果可得,加入机油添加剂后公交车的每百公里耗气量平均降低5.51%,这表明,机油添加剂改善了公交车发动机润滑状态,实现了节能降耗。
图4.28 机油添加剂对公交车耗气量的影响 |
6.3 长城试车场实车测试结果
6.3.1 油耗
![]() |
图4.29 整车循环油耗数据图 |
由油耗检测结果得出,添加机油添加剂后可有效降低整车油耗,整车WLTC循环油耗由7.89L/100Km降低至7.55L/100Km,油耗降低4.3%。
6.3.2 排放污染
![]() |
图4.30 排放污染物数据图 |
表4.6 排放结果 | ||||||
机油状态 | THC(mg/km) | CO(mg/km) | NOx(mg/km) | NMHC(mg/km) | PM(mg/km) | PN(e+9#/Km) |
原机油 | 18.67 | 287.26 | 19.74 | 13.50 | 0.31 | 2.70 |
添加机油添加剂 | 17.65 | 274.62 | 18.16 | 13.05 | 0.29 | 2.58 |
降低比例 | 5.48% | 4.40% | 8.01% | 3.34% | 6.45% | 4.44% |
通过使用机油添加剂前后整车WLTC循环排放结果(如图4.30、表4.6)得出,添加机油添加剂后对整车排放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污染物排放降低比率均在3%以上。
五、实验结论
本文针对汽车存在的油耗高、润滑性差、噪音大,以及车辆应对乏油润滑等极端工况能力欠缺等问题,开展了新型节能减排添加剂的制备,并将添加剂加入汽车机油进行了相关理化性能检测,利用四球试验机和高温端面摩擦试验机等设备开展了摩擦学试验,以发动机试验台架、实车试验台、私家车辆和公交车辆等为实验平台,以发动机为测试对象,分别以含添加剂和不含添加剂的润滑油为润滑介质,开展发动机测试实验,考核添加剂对车辆发动机的摩擦扭矩、摩擦功率、油耗率、尾气排放、噪声等的改善效果。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 成功制备了新型节能减排机油添加剂。外观检测与静置实验、室温及低温下的溶解性等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节能减排添加剂与汽车机油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添加剂的加入对机油整体的运动粘度、倾点、开口闪点及泡沫特性等理化性能均未产生较大影响,含有添加剂的润滑油理化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
(2)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机油添加剂对汽车机油的抗极压性能;其次,利用MDW-5G屏显示高温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机油添加剂减摩润滑性能评价实验。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机油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机油的抗磨损性能;机油添加剂能够显著降低摩擦过程中的机油温度;机油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常规工况下机油的减摩润滑效果,摩擦系数最大降低率可达82.35%;机油添加剂能够显著改善乏油润滑极端工况下机油的减摩润滑效果,这对应急安全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3)利用发动机台架、整车实验台、私家车和公交车为搭载平台,开展了汽油机热车台架实验和柴油机倒拖台架实验、V51燃油版汽车的整车实验、私家车与公交车的道路验证实验,对于发动机润滑油添加剂实验来说,上述实验具有工况接近、摩擦副形式相似、减摩耐磨机理基本相同的特点,实验结果可相互佐证。台架万有特性试验表明,添加剂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有害气体排放,NOx、CO、THC排放平均降低率分别为3.4%、6.1%、9.9%,各有害污染物降低比率均在3%以上,满足项目要求。台架万有特性试验表明,发动机所处工况区域不同,添加剂对其油耗降低效果也不一样。相较于其它工况区域,添加剂对处于低速高负荷或高速中高负荷工况区域的发动机油耗降低效果更明显。整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加入可使整车油耗率下降4.3%,满足项目要求:机油添加剂使发动机油耗降低3%以上。整车实验表明,添加剂的加入可使整车尾气排放中HC排放降低5.48%,CO排放降低4.40%,NOX排放降低8.01%,各有害污染物降低比率均在3%以上,满足项目要求。倒拖和热车机械损失功实验表明,添加剂的加入可使发动机的机械损失降低2~3%。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第四代润滑技术,益飞特超滑技术添加剂可以起到一下左右:
- 添加剂的加入对机油整体的运动粘度、倾点、开口闪点及泡沫特性等理化性能均未产生较大影响,含有添加剂的润滑油理化性能指标均满足国六B机油,高闪点低灰分的标准要求。
- 机油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机油的抗磨损性能;机油添加剂能够显著降低摩擦过程中的机油温度;机油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常规工况下机油的减摩润滑效果,摩擦系数最大降低率可达82.35%;机油添加剂能够显著改善国六B机油粘度低油膜容易破裂导致乏油润滑极端工况下机油的减摩润滑效果,这对发动机应急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整体降低国六B车型使用现有机油发动机噪音大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整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加入可使整车油耗率下降4.3%,满足项目要求:机油添加剂使发动机油耗降低3%以上。整车实验表明,添加剂的加入可使整车尾气排放中HC排放降低5.48%,CO排放降低4.40%,NOX排放降低8.01%,各有害污染物降低比率均在3%以上。满足国六B发动机要求的降低碳排放,更环保的要求,节油率显著。
- 实际使用过程中,增加气缸压力,证明气缸壁和活塞环间隙变小,改善国六B的日系车机油增多现象,同时减少了发动机的磨损,减少了德系车的烧机油现象发生。
#第四代机油##第四代润滑技术##益飞特超滑油##益飞特#总结:国六B的排放标准更严苛,超出了美国及欧洲排放标准,给中国符合国六B的发动机润滑带来新的挑战。现有机油在满足润滑条件时显现的不足已经逐步显现。噪音大,堵塞颗粒捕捉器,发动机磨损加剧,烧机油和机油增多显现频出。导致国六B专用机油及添加剂的研发急需解决。这是国产机油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会。过内多所大学教授及研发团队多年努力研发出符合国六B的专用机油添加剂及第四代机油,益飞特超滑技术添加剂,益飞特超滑油在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部分指标明显超过现有润滑油的技术指标。更适合新型国六B车型及以往车型。比传统润滑带来的好处显著节油、动力提升、改善尾气、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给使用车辆带来明显好处,实际使用5分钟见效,车主反馈良好。必将逐步替代传统润滑油成为未来保养车的新趋势。
给汽修门店4S店带来了前作未有的赚钱机会。1、用户体验增加,满意高2、用户粘性增加,带来持续进店率,车主一次使用,再也不用其他传统润滑油,增加门店回头率,增加盈利。3、增加单车利润。让门店更赚钱。4、增加客户转介绍,增加进场台次,进一步增加汽修门店利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