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些牌子上一般有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不仅能给国内司机提供方便,也给那些不熟悉道路的国外友人提供了指引。但是最近很多中英文指示牌都被换掉了,让很多车主感到意外,这到底是什么操作?换指示牌的原因是什么?
在以前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我国私家车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后来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庭都买了小汽车,现在汽车已经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为了让大家的出行更加方便,我国在1984年的时候开始修建高速公路。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国内已经拥有了非常庞大的高速网络体系。

这些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众所周知,高速上的车辆行驶速度都比较快,一般时速在60千米到120千米之间,这意味着危险系数较高。而且高速路程相对来说比较远,道路体系比较庞杂,司机很容易迷路,这导致各种意外事件频频发生。为了保障行车安全、规范高速公路交通行为,我们在道路上设置了指示牌。这上面不仅包括行驶的速度、方向,还有时间、出口距离等等。在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的高速公路上指示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及时为司机提供有效的指引,对于那些路程较远的司机朋友来说,他们也可以根据指示牌上的信息找到最近的加油站、服务区等等,在这些地方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保障行驶安全。
不过最初的那几年,交通指示牌并不是中英双语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交通标志不再局限于一种语言,相关部门在2007年公布的文件中提到,指示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汉字和其他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这里的其他文字包括的不只是英语,还有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尽管当时我国交通部已经公布了这项新规,但是放眼国内各地高速公路,他们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大多还是采用了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这样的指示牌一直用到了现在。

肯定有不少人想问,为什么只有中英双语指示牌这么常见呢?其实当时选择这种类型的指示牌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不仅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来华旅游、工作,还有一些投资者前来投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自然就会被采纳,采取这样的指示牌也算是对外开放的一种方式。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不只是高速路上的指示牌,像地铁、公交、火车站,很多公共场合上的标识都会有英文信息,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当时世界各地的人不远万里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参观,为了方便他们出行,很多路上的指示牌都换成了双语。
但是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换高速公路上的中英混合指示牌甚至已经成了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政策之一。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应该是既惊讶又兴奋。沿用了多年的中英双语指示牌为何突然之间要换掉呢?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中英双语指示牌虽然方便了那些海外的友人,但对我们而言,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很多人深有体会。

要知道这些指示牌的大小是有标准的,它是经过一道又一道程序制定出来的,不可能随意改变大小。更换之前的指示牌在有限的面积之内设置了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相互掺杂,其中的英文信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汉字字体相对来说小了很多,而且乍一看文字非常密集,司机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有时候会看不清上面的中文,相信很多车主都有类似的经历,这么一来结果就是高速违章率直线上升。
而且车速过快的情况下,车辆通过指示牌的时候几乎都是一闪而过的,如果司机无法及时从指示牌上获取有效信息,稍不留神就走错路了。要是减慢车速去看指示牌肯定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后边的车也是高速行驶的状态,前边突然减速很容易造成追尾。其实即便是看错了指示牌再绕一大圈路也算不了什么,顶多就是浪费点时间,浪费点油。但要是因为看指示牌而分了神,那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上了高速公路的车速度就没有慢的,司机开车必须认真,因为稍微一分神发生了事故,那可是致命性的威胁,后果比普通公路的事故严重多了。
这样的事故不是没有发生过,从相关部门的调查情况来看,近些年国内高速公路上因为指示牌而发生交通事故的例子并不少,每一场都是血淋淋的教训。除了这些交通意外,还有很多来自车主的负面反馈,他们表示指示牌上中英文并存在给行车过程带来了很多困扰,与其叫它指示牌,不如叫“迷路牌”更确切。

另外,这些指示牌上的英文所起的作用远远不如预期,要知道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友人本来数量就不多,根据2020年的调查数据,在我国境内居住的外国人总数不足85万,其中有5万人是因公来到中国,也就是说他们会在短期内离开。除去这部分人之后,也就剩下不到80万了,再分布到各个地区,那就更没多少人了,这里边能够独立开车上路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这英文路标,到底有几个人用得上呢?像国际机场、高档酒店、国际化商场这种地方外国人出现频率高一些的地方,设置双语路标大家肯定没意见,但高速公路上根本没几个国外友人开车,那就没必要再浪费地方了吧。
而且仔细观察的朋友应该都会发现,很多路牌上的英文字体一般又小又密,上边汉字可比字母大多了,司机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都不一定看得清楚,那么小的英文谁看得清?难不成那些老外的视力比我们好?从这些角度来看,这些英文信息的设置未免有些鸡肋了。

归根结底,路边上的指示牌的主要作用是给国内司机指明方向的,为了照顾个别人而加入英文字母,虽说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的司机却无法一目了然,指示牌本来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了?不管怎样,设置在中国道路上的指示牌,都应该优先满足中国司机的需求,然后再考虑其他问题。
其实之前已经很多车主因为不满高速指示牌的设置而联合起来发声,后来相关部门作出了调整,把原来的英文字体缩小、中文字体放大。虽然这样也能看得更清楚,但下边一行密密麻麻的字母还是有点干扰视线。车主们对改良版的指示牌反馈似乎并不是很好。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相关部门再一次出手行动,于是就有了这次对国内高速公路上指示牌的精细化调整。从公布的信息来看,其中一项重要调整内容就是针对文字的改动,新的指示牌将会把牌子上面的汉字放大,同时取消原来的英文内容。这样一来指示牌上的中文会更加清晰,整体看上去也会更加简洁。

除了取消英文信息之外,标志牌还将从原来的被动发光转变成主动发光。传统指示牌采取的是反射远光灯的模式,换新之后将采用主动发光源和背景反光膜相结合的方式,安全视认距离起码提升60%。这么一来不仅有利于司机的夜间行驶,同时在遇到雾霾天气的时候也减少了很多困扰。
截止到今年七月份,已经有30万块高速路指示牌被更换,目前该计划正在加速实施当中。
看到这些之后,大部分人赞成这种做法,不少车主也都为此感到开心,并在网上留言称“换完之后看着顺眼多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看不清路牌违章了。”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早就该这么做了,我们的母语就应该单独存在,国外公路的指示牌上也没写中文,我们看不懂的时候不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顾及他们的感受呢?而且来了我们国家,不就应该学习我们的文化和文字吗?

但除了这种声音之外,还是有一些人提出了疑问:路牌都换成了全中文的,那些国外来的友人要是看不懂怎么办呢?这么做会不会导致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更高呢?
对于这一点,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首先,设在国内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用的频率最高的肯定还是我们,所以事故发生率不可能因为他们看不懂就大幅上涨。其次,能开车上中国高速公路的外国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当地的朋友陪同,另一种是自己已经在中国呆了很久,中文功底比较深厚。要知道那些来中国旅游的海外游客,基本上都是乘车的,他们几乎很少自己开车,更不用说上高速了。
其实即便是更换之后的指示牌,上面也采用了很多世界通用的标志,比如用阿拉伯数字和国际通用计量单位标的里程,这些大家都能看得懂。而且如果这些海外人士想要在中国开车的话肯定得先拿到中国驾照,要想通过一系列考核,中文基础必须得有,要是连这都达不到,他们恐怕也很难拿到驾照吧。所以真正能开车上路的外国友人,应该都是有着不错的中文基础的,指示牌上简单的几个字,不至于完全看不懂。

如果他们实在看不明白,那也有解决的办法,毕竟现在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部手机解决不了的,这些国外友人在不认识路或者看不懂指示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使用导航软件。把语言调成他们最熟悉的语言,也照样可以顺利上路。
以前指示牌用英语是时代的需要,但现在我们越来越强大了,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文的普及率也在提升,指示牌去英化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导航信息越来越发达时代,已经没必要再这么大费周章地换指示牌了,就算没有它也不会对大家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不如直接取消了还能省下一大笔钱。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高速指示牌有着“无声交警”之称,它为大家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虽然它没有导航那么智能,但它可以保持24小时待机。再厉害的导航,遇上意外情况也发挥不了作用。比如信号不好、手机故障、数据更新不及时等等,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麻烦。比如在2021年某地高速上,一位司机因为开了导航而没有注意施工路段标识,最后误入施工区,还撞上了正在施工的车辆。

另外,虽然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但还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不习惯这种过于智能化的东西,对于这部分司机来说,指示牌在出行的过程中还是很关键的。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导航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指示牌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回更换之后的高速公路指示牌除了具有方位指示的作用之外,还将会通过与高德地图同步数据的方式,为司机提供车流量数据,让大家更清楚前方路段拥堵或者畅通的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注入,指示牌也会越来越智能化。
总之,这回更换指示牌对车主朋友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以后上高速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标走错道了。希望这种务实的改革以后能更多一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