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亚洲电动汽车 50 强:中国居电动汽车枢纽地位

    半导体产业纵横头像半导体产业纵横头像
    半导体产业纵横2022-09-29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预计到2022年,电动汽车(EV)将占全球乘用车销量的13%。这一比例比2021年的近9%有所增加。

    电动汽车制造的特点是更具协作性的系统,而不是垂直供应链,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转变。

    DIGITIMES亚洲为其亚洲供应链EV 50调查选择了50个主要电动汽车细分市场参与者,这50家公司的组成显示了该地区的优势:其中包括14家汽车OEM,6家专注于系统集成的公司,14家汽车电子供应商,9家电池制造商和7家汽车IC供应商。

    对每个行业的公司进行了评估,比较了基于电动汽车业务规模、电池、动力总成、ADAS/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快速充电/电池交换等方面,并根据行业特定的指标给出了1到5的分数。得分越高,意味着公司在该指标上取得了更先进的发展。

    来源:数字国际研究

    根据EV 50调查,比亚迪在2021年以594000辆电动汽车销量居最高位,比亚迪拥有从自制电池到IC的垂直整合。该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的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超过了特斯拉。

    现代汽车销量也高于丰田,早期致力于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电池电动汽车。它在电池和快速充电方面的投资尤其有助于它保持在排名的首位。

    丰田直到2021年底才透露其BEV的雄心壮志,同时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HEV销售。因此,该公司在电池和充电技术开发方面处于低于中国和韩国的地位。

    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塔塔客运电动汽车(TPEM)和VinFast正在各自强大的母公司的支持下扩张。虽然TPEM和VinFast尚无法与其他强大的亚洲汽车制造商竞争,但它们已经加快了电池生产和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努力。

    中国占据汽车行业的重要枢纽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是全球首个实现规模经济的市场,是过去七年产销量最大的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数据,中国今年的销量将超过550万辆,比2021年增长56%。

    来源:数字国际研究

    DIGITIMES研究院的研究经理汤姆·罗(Tom Lo)表示,汽车制造商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可靠的供应商。在电动汽车制造中,寻求最先进的电池、电动机、ADAS和其他技术是重中之重。这种情况为更多中国企业创造了机会。

    Lo表示,中国的汽车行业可以更顺利地进行电动汽车转型,因为其ICE业务并不像日本或韩国那样发达。

    在政府补贴和其他激励措施下,Lo补充说,中国的电动汽车细分市场可能是经历过电气化的国家中增长最快的。

    来源:数字研究

    EV 50表明,随着传统汽车制造商和初创公司加速汽车开发和生产,中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电动汽车产品组合。此外,中国在电池技术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这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10大电池制造商中有6家来自中国,中国制造商CATL在过去五年中连续占据出货量最高。

    此外,中国还培育了一批汽车电子供应商,包括领先的显示技术和LiDAR供应商。中国在EV 50的汽车IC领域没有像日本那样的优势,但它已经培养了这种能力,并看到了杰出的参与者的出现。

    就中国整车厂而言,吉利汽车控股拥有多个EV品牌,但销量低于比亚迪。例如,几何图形主要针对中低价位市场。ZEEKR的目标是高端市场,而利万汽车则专注于电池交换市场。

    吉利凭借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资,在EV 50中脱颖而出。今年6月,该公司发射了九颗低地球轨道卫星,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更好地导航。

    至于EV 50的初创公司,蔚来汽车是中国领先的电池交换技术提供商之一。它在中国建造了1100多个交换站,并将解决方案带到了挪威。该公司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建立4000个交换站。

    根据EV 50的数据,德赛Sv汽车是中国最大的一级供应商,并主导着智能驾驶舱创新。它一直在与高通公司合作开发其第四代产品,具有高计算能力和增强的连接性。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如一汽-大众汽车和上汽通用汽车,都是德赛Sv的客户。

    此外,EV 50调查显示,中国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在汽车显示器、LiDAR和车载摄像头系统方面具有优势。例如,根据ijiwei.com 的数据,天马微电子在2020年和2021年享有全球最高的汽车TFT(物膜晶体管)显示器出货量。

    天马开发汽车显示屏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仪表板、显示器到中控台。2021年,汽车销售收入增长了27%。

    RoboSense是中国最重要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根据Yole Developmentpement的《2021年汽车和工业应用激光雷达》报告,Robosense的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法雷奥。

    该公司由比亚迪提供支持,并为一系列知名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服务,包括美国的豪华电动汽车品牌Lucid Motors。

    日本的汽车IC和电子器件为电动汽车的繁荣做好准备


    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制造历史比中国更长,该行业的创新通常取决于主要的OEM。例如,与中国和欧洲的同行相比,丰田在电气化方面行动缓慢,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日本的电动汽车转型。

    丰田已经建立了坚实的供应链,包括电装和爱信等知名的Tier-1。这些供应商拥有自己的子公司和承包商,过去专注于汽油车产品。如果丰田停止生产内燃机汽车,将严重影响供应商的业务。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日系整车厂没有完全接受BEV。

    多年来,日本培育了一批汽车电子供应商,主导着电动机,电力电子,ADAS /自动驾驶和其他关键部件。中国还拥有亚洲最重要的汽车IC能力。这些供应商是日本制造EV系统时最宝贵的资产。

    电装在EV 50的系统集成供应商排名中名列前茅。丰田子公司拥有全面的EV零部件组合,包括动力组成系统、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和LiDAR技术。

    电装将在中国台湾纯晶圆代工公司联华电子(UMC)的子公司USJC的12英寸晶圆厂建立专门的IGBT生产线,他们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根据EV 50调查,瑞萨电子是全球四大汽车IC公司之一,在电源管理IC、功率元件和ADAS/自动驾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它还开发了支持智能驾驶舱、互联网关和其他应用的汽车片上系统(SoC)。

    韩国是全球第二大电池制造基地


    虽然韩国的汽车供应链可能不如日本那么复杂,但他们很早就开始大规模开发BEV。此外,中国于2020年宣布了韩国新政,以投资超过20万亿韩元(140亿美元)来促进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的增长。

    领先的现代汽车和子公司起亚计划到2030年投资21万亿韩元,将EV年产量提高至144万辆。

    现代汽车计划在美国佐治亚州建设电池制造设施,作为55亿美元电动汽车项目的一部分。该汽车制造商还与LG能源解决方案(LGES)在印度尼西亚建设电池工厂。

    韩国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电池制造基地。其排名前三的制造商有,LGES,SK On和三星SDI,是EV 50调查电池排名的领跑者。

    LGES在今年1月上市后加速了全球扩张。其生产地包括韩国、中国、波兰和美国。广泛的覆盖范围对于确保排名第一至关重要。

    此外,LGES还享有从其母公司LG化学获得阴极材料和其他基本电池物质的优势。

    虽然其产能尚无法与LGES竞争,但SK On在韩国、美国、中国和匈牙利的工厂也拥有引人注目的全球影响力。此外,它还计划与中国最大的工业集团土耳其的福特和Koc Holding一起建造工厂。

    对电池材料的投资是SK创新子公司在EV 50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另一个原因。例如,该公司与中国电池制造商Eve能源和材料供应商BTR一起在中国开展一个高镍阴极项目,该企业于7月投入量产。

    中国台湾尝试开放式EV平台


    亚洲其他地区仍在等待一个成熟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但一些杰出的玩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中国台湾,一些科技公司已经进入了电动汽车领域。例如,全球顶级EMS公司鸿海精密工业(富士康)刚刚在9月初收到了其首款EV车型的20000份预订订单。

    鸿海在关键部件的可访问性方面享有优势。其子公司群创光电一直在推动汽车显示器业务的发展。此外,它还拥有中国台湾IC设计人员先进电力电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以获得IGBT和MOSFET器件。

    鸿海还发起了“和谐出行”(MIH)开放式电动汽车开发平台,该平台拥有2400多名成员,包括原始设备制造商、一级供应商、电动机生产商等。该公司旨在利用开放的生态系统来降低进入壁垒并加速创新。

    MIH的成员之一是总部位于印度的塔塔汽车公司。其塔塔客运电动汽车(TPEM)最近宣布收购中国的福特传动系统工厂,将年产量提高到30万辆。

    此外,设计和技术服务提供商Tata Elxsi开发了自动驾驶汽车中间件平台Autonomai,并将该技术授权给世界前五大原始设备制造商之一,这一进步确保了塔塔在中国的领先地位。

    VinFast有望成为东南亚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该公司在欧洲汽车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下制造了第一批EV车型。

    VinFast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原始设备制造商,并已进入美国、欧洲和印度尼西亚市场。在所有EV 50调查指标中,VinFast在电池投资方面都获得了更高的分数。该公司与中国的Gotive高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锂离子电池和中国台湾的ProLogium固态电池。

    总而言之,电动汽车为全球汽车行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已成为该行业的先驱,拥有最大的市场规模和技术能力。然而,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能否保持这一势头还有待观察。

    日本和韩国必须摆脱ICE汽车制造的负担,才能进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中国台湾、印度和越南需要在电气化中抓住机会,以获得全球影响力。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次阅读
    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