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间看到一位头条朋友发表出40-60万车产才是有钱人的文章,心中有感,想浅谈几句。
因市场行情变化,车辆购买方式(全款,贷款,抵押等),车辆性质(本文仅讨论燃油车与油电混合车,国产纯电车有几个品牌无论是价格还是性能都胜过进口车,一般了解不深的朋友对此认知不全面,听到价格得一愣,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另以车辆原值做为衡量,不计贬值率)我认为可以把有钱人的车辆价值门槛提升到100万以上。即可以说那开一百万左右车的人大多都是出自真正的有钱人家庭。
1.避开误区。一是车产不是家庭资产、资金的绝对衡量标准。有百万车的不一定都是真正有钱人,开五万车的不一定比百万车主穷,这个仅做一个大致分析数据依靠。二是购车行为,大部分是根据家庭的整体条件做出的,固本文以车产衡量的是家庭资产资金水平,不用来评论个人情况。
2.具体分析。一是车辆占资金比(是资金不是资产,像北上广深、沿海发达城市一房上亿、千万、百万,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百米左右房价几百万、百万甚至几十万,没有可比性),根据家庭及个人消费观念会各有不同。资金指的是家庭在银行的存款、理财(低风险型),理财机构可取回本金的投资(低风险型),不包括投入股市、基金中不能或者不好套回的部分,也不包括投资房产,投资收藏品、奢侈品的部分,更不包括投资在公司的股份。就像一老哥在股市还投着百万的股票,十年未套现,天上地下半年一个价,没法核算。或者说实体金条,感觉每克450元上下,去银行或机构回收,每克就给280-320元,说不清道不明,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现今社会,存在10万车主手里有几百万资金,也存在40万车主手里资金百万都没到。当然,这个车产资金占比从5%到95%都可能存在。只是相对而言,拥有百万车(可累计车辆价值)的家庭(入手时就是百万级别,别拿10万N手车影响数据,还有,专门养车租用的家庭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影响数据),兜里钱普遍相对会高些。因为养车费能直接卡掉很多家庭。
例:车产全款,累计核算。家庭资金为去除负债后的实际值。
家庭车产10万,资产25万,占比40.0%。
家庭车产25万,资金40万,占比62.5%。
家庭车产40万,资金280万,占比14.3%。
家庭车产60万,资金80万,占比75.0%。
家庭车产150万,资金300万,占比50.0%。
发现,车产占方面,占资金比例高低将直接影响对家庭资金方面的判断。所以车产不是判断家庭财富水平的唯一标准,尤其是手握非刚需的房产家庭(三套房N套房)。但相信,百万级车产家庭水平普遍不低。采用几十万车产不能简单地用于判断该家庭是否富有。
根据我多年判断,一般占比值35%-60%。
二是车产装门面的增值效益。为了给客户留下实力印象,为了给谈成生意加码,甚至是为了能让客户正眼瞧上,一般商用车50-80万的也够了,用一手百万级车装门面那他家也不简单吧。
3.互相尊重。车产是很多家庭的门面,一般家庭,车产从国产到合资,再到进口,从几万到十几万,从二十万到三十万、五十万、七八十万,直到百万级别以上,各有所需。开哪款车由家庭财富水平影响,张嘴说那些事由个人素质决定。
好车、豪车大家也喜欢,都很羡慕,也没人酸这个事。但极个别人,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掏出家庭一大半资金选一大品牌低款低功率版本的车,还拿着那个牌子傍身瞧不起人的,在公众平台上直言他的某某品牌比某某品牌都高级时(扬一抑一),真像井底的哇哇,哈哈。
写在最后。国力强悍,老百姓家家条件不错,入手一款三五十万的车也正常。但不必因为心疼就靠贬低其他品牌来满足虚荣心。真的不必,看看车产资金占比,再说。(对,不用猜了,我这边累计的占比值15%,针对养三五十万车的普遍家庭,我尊重您的选择,当然也不可能接受你的贬低,理由很充足)
我始终推崇百万级车是真富有家庭的衡量标准之一(不是绝对标准),就是在屏蔽那些哇哇。我熟悉的某几家公司的那位年轻董事,当然也是这几家公司最大控股人,人品很好。也许他只是不屑于与我们这样的人较真,但他从来不会用他家的数辆百万级车来贬低任何一个品牌,这就是真正富有家庭带来的底蕴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