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应该推荐别人买电车?
简而言之,各位燃油车主加紧推荐身边亲朋和网友大量购买电动车,燃油车主才可能尽早迎来政策友好期“第二春”。
燃油车的“小春天”何时到来?
燃油车的政策友好期,主要是指当“汽车产业”的营收责任转移到电动车身上时,燃油车便可能会小小地松一口气。
工业是国家的命脉 ,汽车制造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业命脉。对于地方财政而言,第一命脉是地产,第二命脉便是汽车消费和交通营收。

如果说我国烟民每年贡献一万亿税收,那么全国车主贡献的税收,包含了买卖/燃油/路费/罚单等,将会是更巨大的一个天文数字。
目前,燃油车保有量占比88%,电动车占比12%,2021年车船税收入1000亿元,购置税财政收入3500亿元,全国交通罚款3000亿左右,平均每人罚1000元。2020年披露报告显示,全国全年高速费收入4868亿元。
其次,据2021年统计,全国全年消费成品油3亿4000万吨,按市场均价10000元1吨计算,全国消费了3.4万亿元燃油,大约贡献了1.7万亿税收。
粗略而言,汽车产业至少贡献了3万亿财政税收,这还没有计算二手车市场、工程车市场的各类贡献。

引用澎湃新闻采访乘联会的报道
尽早将这个责任让渡给电动车主,那么燃油附加税以及油价,将更少受到财政压力/贸易/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
电车占主导后,凭什么给燃油“松绑”?
汽油作为石油化工的副产物,燃油车主在消费汽油的同时,也承担了消化副产物的工业链责任。只要燃油车占比降低,燃油车主身上的担子就可能会被减轻一点,以鼓励消费燃油。
届时,这些汽油副产物产出后,燃油车市场却很弱势,而销往国际又没有价格优势。既然借助国内现存汽油基建能原地消化,维持更合理的价格“原地自销”对百姓和政府而言就是双赢的买卖。
而电车在消费电力的同时,暂时却无法在工业链中承担责任。市场曾以为电动车能帮助消化谷电,电车集群担当夜电储能责任。然而“高功率速充”的市场需求,与羸弱的家庭谷电功率相矛盾,导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电车都无法担当工业链责任。所以电车一旦承担起财政的担子,就没有退路,更没有谈判的筹码。

引自澎湃新闻报道
燃油车的“第二春”何时结束?
随着电车的逐渐增加,到电车占绝大多数,燃油车的好日子也有终结的一天。
那就是当货运与轻型工程机械也都使用电池供能,货运补电技术全面落地。工业开始抛弃柴油,那么汽油也会逐渐走进历史的垃圾桶。

奔驰电动货车
2021年国内开采原油2亿吨,进口5.4亿吨。国产油的市场供给率约为27%
而据市场报告显示,2030年电动车有望占比50%,届时成品油消费大约会下降一半,粗测进口需求将从5.4亿吨,将至1.7亿吨,进口降低70%。石油进口量将主要由材料工业、医疗工业等其他化工主导,汽油消费将不再成为进口石油的重要瓶颈和理由。
最后,如果我们预计电动货运产业链需要20年成熟,30年全面铺开,那么私家燃油车的第二春便是从8年后开始,30年后结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