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央广中国之声对话茄海涛:小心!你身边汽车可能在“偷窥”你?

    买车高参头像买车高参头像
    买车高参2022-06-28

    生活越智能,我们的信息越“透明”。


    每一个摄像头背后都有对个人隐私的入侵!


    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汽车逐渐由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互联网终端,虽然给用户提供了诸多便利(无钥匙进入、智能语音操作等),但同时车内的摄像头及其他设备也在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茄海涛在采访中指出:“车辆的360度有各种各样的摄像头,车辆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把周围的物体拍摄并记录下来,甚至有可能上传到一些服务器,如果有人侵入到服务器,其储存信息将会被别人所利用。”



    不久前,高合汽车就因“行车记录仪疑似泄露隐私”登上过热搜


    据某汽车博主爆料,高合汽车的行车记录仪可通过车主互联功能查看其他高合车友的行车记录仪。


    虽然,后期高合汽车针对此事发表公开声明,称不存在泄露用户隐私。


    但是,高合汽车对这一功能做出的解释并未打消车主和网友们的疑虑。



    多家车企禁用远程观察功能!


    高合事件只是智能汽车大环境下的一个缩影。


    随着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愈发重视,国家在智能汽车发展按下加速键的同时,也给其系上了“安全带”。



    2021年10月份开始生效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从车内座舱数据、车外人脸或车牌等敏感数据、个人隐私告知三方面,对汽车内外的数据采集、传输、使用进行了规范界定,对汽车数据处理者进行了责权划分。


    其中,针对远程监控、拍照或泊车这些会涉及到车外数据的部分,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车外直接观看或保存,车辆对外传感器采集的各种原始数据的功能开始被限制。数据从车内到车外,不仅要通过车主同意,同时还需要取得采集车外个人的同意。

    近期,应法规的要求,越来越多车企开始下架相关功能


    小鹏汽车暂停了“App端远程查看车外摄像头”功能;比亚迪关闭“千里眼”功能;东风日产取消智联App远程拍照功能等。



    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虽然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帮助企业筑牢“红线”意识,保护消费者隐私,但原本被车企当作卖点的功能突然被取消,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在采访中,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铁成表示:根据广告法中关于虚假广告的有关规定,只要广告中所宣传的商品性能、功能与企业承诺或真实情况不符,则相关广告就属于虚假广告。



    据了解,相关规定在2021年就已经发布,但部分车企在2022年3、4月份还在大力宣传并收取额外费用,又在车卖出后单方面取消这一重要功能,因此其行为极大概率构成虚假宣传,也属于对车主的违约行为。


    因此吴律师建议,消费者可以要求相关企业退还为此类功能支付的钱款,并要求支付违约金。


    总结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无人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逐渐健全,汽车数据安全的界限将愈发清晰,车企应在研发智能驾驶技术的同时,保护好车辆数据安全以及用户隐私,不要再将涉及数据安全的技术当作卖点过度宣传。



    你对汽车软件有缺陷这件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