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为什么要选择新能源汽车?

    意之翼头像意之翼头像
    意之翼2022-03-20

    这段时间公司领导说我欠他一万个粉,想来想去,每天发那么多朋友圈,不如开个头条号,抽点时间,写写工作心得,权当日记了。

    为什么要选择新能源汽车,通俗地说,有条件的话,不是必须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人没什么条件,只能选择新能源汽车了,比如上牌政策,比如油价,比如路权政策,比如收入支出,比如你从事的工作,身边的圈子等等等等,你跟新能源车的销售来讲这个事,这个问题早已不是问题,内部有一堆话术,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告诉你必须选择新能源汽车。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在相当大的层面里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早就达成共识了,但是质疑这个事的人也能理解,要不就是隔行如隔山,要不就是没涉及到自己的真实生活,理解与认知还未触及;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第一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的具体规划,要求,规划与任务。触角伸到前沿的精英们开始入局新能源汽车,你说巧不巧,今天是2022年3月30日,整整13年的时间,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选择新能源汽车,这整整13年的时间里,关于新能源的话题事件,举不胜举,就不背书包了,说点大家没办法辩解的;

    第一: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工程,关系到全局,是不容置疑的全局。常问常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赶得上西方的汽车工业水平,实事求是地说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已经赶上了,并且是火车头的位置,且我们支配权,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市场在我们这里,产业链在我们这里,技术也在我们这里,先说第一个,市场,这个很好解释,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在8105万辆左右。其中,中国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同时产销总量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说白了,我们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我们买什么,厂商就得造什么,反过来说,国家推动什么,什么就是主流市场;第二个,产业链的问题,不赘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动力电池全球主要厂商TOP十里边,有六家是中国企业,一个是电动车天生带着互联网基因,以后一辆电车新能源汽车无论能给你带来什么都不要惊讶,这个好解释了吧,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智能手机的时代,从三星苹果双雄鼎立怎么就突然间变成今天这样子,其实这个过程比现在新能源汽车难多了,这里插一句,新能源汽车主流的有氢能,电能等好几种,我说的新能源汽车指电能。设想一下,可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新能源汽车主流厂商就那么几家了,肯定有华为,因为华为在搞自动驾驶,按照手机的逻辑,技术一旦突破,市场足够大,肯定会造车,这是一件比较有想象力的事情。第三个技术在我们这里,说这个事有人会抬杠,为什么技术在我们这里呢,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国家前前后后为新能源产业单是厂家补贴这一项,十年间超过4000亿,也就是说技术好的钱多的都在这个圈子里,不然为什么全球唯一一家全部独立掌握电控电机电池三电系统的企业是比亚迪,为什么特斯拉会在上海建厂,逻辑在这里;


    第二: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是未来至少30年的国运之战

    为什么这么说,之前我没也想到这个话题这么大,2021年的5月份看过一个大V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他的话,能源里边石油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这个是共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油价那么高,油桶那么贵。所以,要想不受制于人,就要发展可控能源,那是什么能源呢,风能热能水能等等最终转换的大部分都是电能,特高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我们国家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个使用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远距离输电的国家,同时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最长、核心专利最多、技术最完备的国家,说我们是世界第一完全没问题。到这里大家发现了吧,这些年为什么大力搞光伏风电,因为我们地方大啊,广袤的西北地区,高原荒漠,特别稳定的日照特强,风沙特大,还有我们漫长的海岸线,潮汐能,风能,水能的天然孵化场,有了上述的特高压,解决了传输问题,再到下游的应用市场,自上而下,技术+能源+市场是不是全部自主决策了,自行解决了,什么石油美元,什么全球供应链,什么核心技术,是不是一下子突破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未来是什么样,充满想象。

    还有一点,我们可以把新能源理解为一种技术,技术这个概念范畴又很大,总之,市场需要什么,什么就是技术,只要有需要,就有财力物力人力的加持,特别是我们国家,体制优势又特别明显,找准了赛道,万年也好,弹指一挥间,冲出去,也是不经意间的事,所以,如果有一天全世界大部分人民用中国人的技术开着纯电动汽车,享受着新型清洁能源的美好生活,还有人再说新能源这样那样,也不足为奇,因为世界真的是太大了,我们的认知有时候真的太小了,但是都没关系,我们一定会身处这个盛世中;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1593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福建福州商人陈振龙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经商,意外发现了菲律宾漫山遍野的红薯,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这种神奇的农作物,第一次吃到红薯。红薯香甜可口,生熟皆可食用,且有饱腹感(也就是压饿),这些特点马上就吸引了陈振龙,当时的明朝万历年间,天灾人祸不断,老百姓流离失所、忍饥挨饿,陈振龙想如果能把红薯带回大明朝种植,那能救了多少老百姓的命啊!但当时的西班牙人严禁红薯外传,陈振龙几次带红薯回国都被查到,不光没带成,还被罚了款,后来陈振龙通过仔细询问当地的老百姓得知,红薯不但可以靠根块繁殖,还可以靠秧子(藤)繁殖,于是陈振龙想方设法把红薯藤编进一根木船缆绳子里,然后躲过西班牙殖民者的搜查,带回了老家福州。因为这件不经意间的小事情,养活了无数的人,国内人口也从明朝初期的0.7亿,一跃成为1.97亿。其引发的人口和食物革命,也足以使他名垂千古,这就叫突破;思考一下,站得高一点,如果新能源汽车我们能独占鳌头,掌控上游技术,发现下游市场,每一个中国人将会有怎么样的受益?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跟得上趋势,就是通透!

    次阅读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