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合资车企股比放开,股权调整将成紧要课题?

    新快报头像新快报头像
    新快报2022-02-16

    (CFP供图)

    围绕合资车企股比放开话题,部分整车集团已经箭在弦上。日前,华晨宝马首吃“螃蟹”完成股比调整;而广汽菲克、广汽三菱也是股比传闻不断,亦有消息称神龙汽车将进行内部架构调整。显然,合资车企中外股东的股权博弈已经悄然展开,股比放开会对国内汽车市场带来哪些利好,部分车企的命运又是否会有转折?

    ■新快报记者 张磊

    政策助推,但股比放开曾遭反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在2021年底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显示,在汽车制造领域,自2022年1月1日起,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限制正式取消。这也意味着我国乘用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程度将大幅提升。

    此前,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已于2018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已于2020年取消。

    关于合资企业的股比分配政策最早可回溯至1994年,国家发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要求外资在华生产销售汽车必须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展开,并提出 “合资汽车公司外方占股不能超过50%”。而50%的股比红线也被业界认为是出于保护本土汽车工业环境、防止外资品牌冲击的考虑。

    汽车行业是否应放开合资股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业内争论的焦点。反对的声音认为,全面放开会对自主品牌造成冲击,不利于民族汽车产业发展。在2016年中汽协召开的关于放开合资股比的讨论会上,包括一汽、东风、北汽等集团也是联合对放开股比持反对票。

    吉利集团掌舵人李书福作为股比放开支持派,曾在多种场合下呼吁:只有放开外资,才可以让自主品牌获得真正发展。国企被外资牵着走,挤压了自主车企的生存空间。与自主品牌进行价格比拼,并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在股比限制放开后,各合资方根据自身发展选择减持或增加合资公司的股比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股比是否调整取决于合资双方的实力,涉及双方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双方签订的协议等多方因素,特别是涉及合资双方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战略规划,这是一个平衡和博弈的复杂的过程。

    华晨宝马首吃“螃蟹”

    华晨宝马成为新规出台后首家打破50:50外资股比限制的合资车企。2月11日,宝马集团宣布,自2022年2月11日起,宝马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新合资合同正式生效,宝马集团与中方合作伙伴的合资合作有效期据此延长至2040年。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所持股份变更为75%,合作伙伴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剩余25%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在2018年已经达成股权拟变更的正式声明,在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拉扯之后,国内首个由外资控股的合资车企也正式诞生。

    合资股比放开直接挂钩股东利益的分配。从市场情况结合来看,奔驰、宝马、大众在华合资集团中都是“利润奶牛”般的存在。数据显示,奔驰每年为合资公司贡献的利润超过九成。

    就华晨宝马而言,不管是市场层面还是集团经营维度,华晨集团相对宝马集团一直较为孱弱。目前,宝马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而华晨集团正处于破产重整之中,股比降低25%后,华晨集团从华晨宝马获取的利润也将大幅缩水。

    此外,由于股比的提升,宝马对中国市场的定位也发生变化,从2022年1月开始,宝马中国就在不断强化“家在中国”这一承诺。按照规划,宝马2022年在中国市场将会发布26款新产品,而到2023年底,宝马集团将为中国市场提供13款纯电动产品。华晨宝马今年也将迎来产能继续提升,沈阳大东区工厂目前正在全面扩建,此外一座位于铁西区的全新工厂也正在建设之中。

    股权求变也有“跟风潮”

    在合资股比放开的大环境下,各大合资车企都已经伺机而动,外资股东也纷纷通过行动表露了调整在华合资公司股比的想法。

    今年1月27日,Stellantis集团通过官网信息单方面公布,将其与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目前的50%提升至75%,并称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已同意交易的相关手续,但仍需经监管部门批准。

    而这一举动也被看作Stellantis集团的一厢情愿,随后广汽集团发布声明否认了这一消息。广汽集团表示,Stellantis集团方关于广汽菲克股权调整事宜的发布行为未经我方认可,关于对外合资合作事宜,广汽集团将严格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秉承互信、共赢的原则推进。

    此外,今年1月初也有消息曝出广汽集团旗下另一家合资车企广汽三菱股权变更,双方合资股比不再维持50:50,不过这一消息也被广汽集团证实为“是媒体报道错误”。

    从上述股权求变的合资车企来看,市场情况糟糕和边缘化是其共同特性。过去三年广汽菲克累计净亏损接近50亿元;广汽三菱2021年全年销量仅为66066辆,同比下降的颓势也已经持续三年。

    Stellantis集团在华另一家合资车企神龙汽车,亦传出消息将对原有的合资模式进行架构调整。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神龙汽车将实行“两室一厅”模式,其中“两室”指的是旗下两个品牌,其中东风标致由法方主导,东风雪铁龙由中方主导;“一厅”指的是共用现有的生产基地、商品企划、技术、质量等公共领域。据了解,目前股东双方还在谈判,神龙汽车的股比不会调整。

    有业内人士对此置评,尽管政策已经放开,但合资股比之于合资公司具有“压舱石”的意义,求变的企业相对来说也是少数,恶意的股比之争也会使得双方利益受损。具体来看,以大众、丰田为首的大型合资车企在改变股比方面会更为慎重,短期内不会改变,或者不会改变太多。

    记者观察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市场的增长情况足以证明与跨国车企合作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股比放开带来的益处,包括外资力量可以加快引入新技术和新车型,并进行本土化投资;自主品牌有了新的竞争动力和成长环境。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很成熟,股比的调整对自主品牌威胁也不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合资车企的中外双方谋求股比放开,都应当秉持合适、共赢的原则,无效化的转变可能会导致反作用。中国汽车市场较为特殊,中方股东更加了解本土市场,主导权话语权的转变亦可能导致合资车企的水土不服。在双方合作顺利,车企中外股东都能获得可观利润分红情况下,合资股比调整可能并非紧要课题。(张磊)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