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电动汽车,可能会成为压垮日本制造的最后一颗稻草

    第十经济观察室头像第十经济观察室头像
    第十经济观察室2021-12-07

    1

    日本电动汽车,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在2020年全球纯电汽车销量排名中:特斯拉位于第一,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亚迪,位列二三;接着是德国企业、法国企业,甚至韩国企业都出现了,偏偏没有日本丰田和本田的踪影。

    作为全球燃油汽车的杠把子,在2020年,丰田销量位列全球第二,本田第六,日本车企在全球汽车行业,依然拥有不俗的市场份额;但它们为什么会集体缺席电动汽车赛道,在新能源领域,毫无存在感?

    要知道,目前全球燃油汽车的销量,正在经历每年10%以上的衰退;而电动汽车销量,每年的增长,超过了15%;电动汽车代表了未来,反言之,不抓住电动汽车,也会丧失未来。

    如此生死攸关的大事,日本车企难道不关心?

    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日本也算是研发电动汽车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巨量的电动汽车知识产权;锂电池、氢燃料电池以及混动技术,在全球都颇具竞争力。

    手拿一手好牌,日本车企,硬是没有造出一款打开市场的纯电汽车来。

    到底是为什么?


    2

    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日本汽车老大--丰田,偏执狂地押注氢燃料汽车。

    丰田认为:氢燃料汽车,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而混动汽车是向氢燃料汽车过渡的车型;在氢燃料汽车能够大规模量产前,丰田只愿意生产混动汽车,对纯电汽车,就当看不见。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丰田凭什么认为,氢燃料汽车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原因当然不是基于理想和情怀,而是有着十分现实的需要。

    丰田之所以对氢燃料汽车,矢志不渝,是因为丰田在氢燃料汽车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丰田最早于1992年,就开始研究氢能源;到了2000-2010年代,福特、雷诺、通用等多数跨国车企认为氢燃料汽车实用化太难,纷纷放弃时;丰田仍不改初衷,加大投入,势要在氢燃料汽车上,有所作为,引领世界。

    这就让丰田转型纯电汽车的沉没成本太高了,高到丰田已经不愿意、甚至不敢正视纯电汽车的迅猛发展了。

    丰田的思维是这样的:如果现在转型纯电汽车,自己根本没什么优势;而如果赌对了氢燃料汽车,自己就是世界南波万,日本汽车,再次引领全球。

    这种思维,让我想起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国运史,打“日俄战争”,打“太平洋战争”,都是豪赌;胜了,黄金万两大鱼大肉;败了,俯下身来,给别人当仆从国。

    从日本特有的民族性来说,丰田如此偏执,也就能理解了。

    日俄战争,日本挑战比自己强大的沙俄帝国


    3

    同时呢,丰田押注氢燃料汽车,也是日本汽车利益集团的迫切要求。

    众所周知,纯电汽车的零部件,只有燃油汽车的一半左右,而且零件更加模块化、标准化;这就意味着,如果日本全力转型电动汽车,国内的供应链企业、就业岗位数量,要消减50%以上。

    PS:事实上,消减50%是最低的,因为纯电汽车的构造,和燃油汽车有很大不同;很多零部件的巨头,并不是日本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燃油汽车工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

    燃油汽车工业,以及相关供应链的产值,占日本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0%;燃油汽车工业容纳的就业人数,占日本总就业人数比重也有10%,且都是高薪资的就业。

    如果日本燃油汽车工业规模萎缩一半,损失数千亿美元GDP,对日本来说,可能比1985年的广场协议,1990的股市、房市双崩盘,还要严重得多。

    更何况,这个“规模萎缩一半”的预测,还是最好的预测,它的前提是:日本在电动汽车领域,能保住现在日本车企的全球份额。

    否则,日本汽车工业将会更惨。

    正是基于这种残酷的现实,无论是丰田自己,还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利益集团,都不太积极转型纯电汽车。

    更糟糕的是,丰田,以及汽车利益集团,还会利用自己的财力,去影响日本政府,甚至美国各州,不出台扶持纯电汽车的各种利好政策。

    这就引发了,日本造不出一款优质纯电汽车的第二个原因:

    日本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非常之差。


    4

    截止到2021年3月,日本充电桩数量只有2.9万个,只有中国的1/60;

    且这2.9万总数中,还有不少是8年前的旧物,老化严重,急需更换。

    再加上日本政府,对购买纯电汽车大规模补贴的姗姗来迟;导致日本国内,电动汽车普及率,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2019年上半年,在全球纯电汽车占汽车总销量占比的TOP 20名单中:挪威名列第一,数据为34.2%,全球第一;中国名列第四,数据是4.2%;其他,法国是1.7%,德国是1.5%,美国是1.3%。

    日本呢?没有进TOP 20的名单,纯电汽车占比,不会超过0.5%。

    日本国内纯电汽车销量低,订单少;日本其他车企,生产的纯电汽车成本,迟迟下不来;日本产的纯电汽车售价太高,消费者更不愿买,导致销量低......

    日本电动汽车产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而这个恶性循环,正是由丰田,以及日本汽车利益集团,极端的自私带来的。


    5

    最后说一下:日本车企,没有造出一款优质纯电汽车的第三个原因。

    那就是:日本的工业生产模式,落后了。

    是的,制造强国日本的生产模式,落后了;这个,你没有看错。

    事实上,直到今天,日本工业还在沿袭运作了80多年的“1940体制”。

    所谓1940体制,要旨在于垂直化生产,暨要生产一辆汽车,就要把制造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及汽车芯片等等,自己能掌握的环节,全都揽到自己的工厂内,至少也要控制在本土范围内。

    这种生产模式,在强调质量、品质的上个世纪,曾经发挥过奇效;因为当时,虽然已是大机器生产,但类似汽车这样的精密产品,很多生产环节,仍然依赖严苛的管理,以及高级工匠的手工操作。

    这时候,掌握更多生产环节的企业,更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可靠,这也是日本经济在1970-1980年代崛起的根本原因。

    1970年代,当美国的豪华轿车凯迪拉克还常常存在启动不了的毛病时;最低档的丰田轿车,已经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这种生产模式,随着信息科技和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变得越来越落伍了:

    一方面,智能制造时代,质量和品质越来越不是问题,品控完全可以交给精密的机器去掌控;而不像20世纪,非要依赖少数工厂的少数工匠;今天,已经基本没有1970年代汽车启动不了的毛病了吧。

    另一方面,全球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以及水平分工化,却越来越明显。

    正如上文所说:既然,智能制造能够精准控制质量,那么精密产品的零部件的生产,就不再苛求,只能在某个企业,或者某个国家生产。

    而是,根据各国的天赋不同,生产不同的零部件:

    A国重工业发达,就让其生产发动机;B国IT业繁荣,就让其设计汽车芯片;C国能源、原材料便宜,就让其炼化玻璃;D国人工廉价,就让搞最后的组装。

    只要保证各国生产的零部件模块化、标准化,那么这种水平分工模式的效率,会高于垂直分工模式;而成本,却低于垂直分工。

    原因也很简单:水平分工集成了全球的最优资源;而垂直分工只能集成全国或全企业的最优资源。


    6

    当然了,作为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并不是说,日本企业没有进行水平分工,和各国合作过;但相对于中美欧韩企业,日本企业的垂直分工程度,是远大于水平分工的。

    这就导致,日本企业在新世纪,越来越赶不上趟了。

    由于效率不高、成本高昂,日本首先在手机、电脑、家电等消费电子领域,大规模退出了全球市场;原因无他,消费电子的利润率不高。

    接着是利润高的部分核心产业,也在全球竞争中掉队;如半导体、光刻机等等。

    再接着,就是日本工业最后的堡垒--汽车了。

    如果日本汽车巨头再固步自封,想要凭借日本一国之力,造出领先世界的纯电汽车;或者搞出平价的氢燃料汽车,以及完整的产业链来。

    那么,最后的堡垒,恐怕也保不住了。

    对此,日本还是有明白人的,就在丰田顽固不化之际;日本第二大车企本田,终于明白过了。

    本田的总裁在今年突然公开声明说:本田准备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电动技术,整合世界各国最优秀的供应链,向纯电汽车全面转型。

    本田更是下了军令状:到2040年,本田将只销售零排放的汽车。

    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愿,本田的举动,能够给一潭死水的日本汽车产业界,带去反思和触动。

    但愿会。

    万次阅读
    500评论
    1838赞同
    收藏
    分享
    500评论
    183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