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维斯塔潘和红牛在F1斯泰里安大奖赛上的优势让汉密尔顿毫无疑问地认为他的车队迫切需要一些更新。那RB16B从巴林季前测试到斯泰里安到底有哪些升级凸显了赛车的优势呢,让我们来汇总一下RB16B的一系列升级吧:

1.锯齿形扩散器

对于斯泰里安大奖赛,红牛再次更新其扩散器,在四层的扩散器结构里,其中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了锯齿状设计。
这种设计在襟翼上增加了锯齿状的边缘,不同的是维斯塔潘的锯齿状边缘贯穿整个襟翼,而佩雷兹的只是在襟翼靠外的边缘。

从来到红牛环的新零件看到,那些锯齿状的边缘进一步环绕着扩散器的外围,扩散器后缘上方的两个襟翼具有从外角到碰撞结构下中心点的锯齿。。
锯齿用于帮助气流减少湍流的发生,并改善扩散器后缘和襟翼周围的气流疏导,以改善扩散器的整体性能。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牛在前8站比赛中一直在不断地更新RB16B。
除此之外,有消息称,由于在季前测试中首次测试该车时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振动问题,本田有意调低了动力单元的输出功率。然而,随着第二套动力单元在法国站的引入,说明本田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并释放一些额外的性能,估计能够提高10-15bhp。
另外,采用较少面积的尾翼,因为更多的下压力,从其高倾角概念的底板/扩散器来提供,使它能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直道尾速。



红牛在RB16B的尾部花费了两个升级配额,改变了变速箱外壳和后悬架,以便对周围气流结构更有利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在季前测试,一个新的小翼出现RB16B的破风板侧面碰撞保护梁的底部。

后来经过升级,它在Z形底板的接合处安装了新的向外倾斜的导流片,在后胎的正前方又安装了两个散导流片。这些改变将纠正和加强底板边缘的气流条件,可以使气流避过后胎,以提高扩散器的性能。

最早源于梅奔赛车的所谓“鼻锥披风”部分,红牛有了更多疏导气流的设计,使之气流被导流到底板底部变得更加有效。

在葡萄牙站,红牛发布了一个相当大的更新,包括破风板和导流板,注意到破风鳍安装在破风板的踏板上,两个垂直翼片在导流板前列,百叶窗一样片瓣也增加了数量。


在葡萄牙站,红牛还更新了其扩散器,中央过渡部分瘦身(白色箭头),以腾出更多的空间使更多的气流流过扩散器。

相比之下,赛季初的中心过渡地带要更宽一些。

围绕着尾翼变形的问题始于西班牙大奖赛,当时红牛从周五使用的更传统的高下力后翼变成了较低下压力的勺形解决方案。

高下力尾翼在摩纳哥站再次被使用,但与其他赛道不同的是,它并没有搭配t型翼,因为红牛今年对自己赛车尾部的平衡很自信。

由于新的载荷测试将在法国一轮之后推出,在巴库,尾翼再次受到关注。红牛推出了一种新的设计,保留了勺形主平面;另外它还恢复到一个没什么新意的端板设计,百叶窗的悬挂叶片,锯齿切割设计都被删除。

在巴库,我们看到了尾翼更低的下压力配置,因为一个面积更小的上襟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