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倡导绿色出行,如今,越来越多人选用经济适用、环保节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的重要保障,记者从市能源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充电桩1793台,初步形成布点高速公路及涵盖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大型居民小区等区域的保障网络,构建起了城区3公里充电服务圈。2019年,累计完成充电量2503.22万千瓦时,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泰安汽车东站停车场的小井充电站,不少新能源公交车和小型电动汽车正在充电。记者看到,站内设置直流充电桩,市民使用手机扫描充电桩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操作界面进行自助充电。“用手机e充电app搜索,很方便快捷就能找到就近空闲充电桩,现在的充电设施逐步完善,这为我们新能源电动汽车一族带来了很大便利。”市民张女士说告诉记者,她经常使用新能源电动车代步,每次充电需要40多分钟,花费40多元,能开400多公里,相比开燃油车,每个月能省几百元。
“买车花费少、保养成本低、充电节能省钱让新能源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目前,泰安市场中,网约车和物流车选择新能源汽车占比大,新能源家用汽车也在逐步增加,对于泰安市民来说,买新能源电动汽车没有充电的忧虑。”小井充电站的建设单位——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康凯说,公司积极发挥国企社会责任,不断推动国家充电基础设施“新基建”政策在泰安落地,已累计建设运营充电站157座、充电桩1068台,业务覆盖全部县(市、区),核心景区充电站点覆盖率75%,高速充电站覆盖率达到100%,实时充电量稳居国网前列。
新能源、新基建、新服务,走进国网泰安供电公司电动汽车服务中心平台监控大厅,实时传送数据的车联网平台映入眼帘,该平台是全球覆盖面最广、数量最多、服务能力最强的充电桩网络,上面展示着全国充电桩运行信息,点入泰安地区,屏幕上详细展示着泰安的充电网络。“通过开展数据分析,我们为政府部门能源规划、充电站建设提供依据。”工作人员说,平台监控员实行24小时监控值班制度,一旦充电桩发生故障,系统会实时推送故障工单,工作人员将于45分钟内赶到现场,2小时内完成故障消除。此外,当充电站出现充电排队情况,运维人员可及时引导客户分散充电。
为给市民提供良好的充电服务,国网泰安供电公司电动汽车服务中心开展精益运维,通过专家型充电设施运维团队与属地供电抢修团队结合的方式,打造覆盖最广、布局最密、效率最高、能力最强的专业化运维队伍,有效保障泰安充电服务网络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公司还创新开展公交、物流“以租代售”合作新模式,促进地区“车桩网”协同发展。并设计推出了智行无忧出行平台,用车人掌端预约用车,审批人员在线极速审批,监控人员15分钟内完成车辆派发,并提供24小时客户服务,满足了用车客户的需求。

加快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泰安“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泰安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备案管理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起覆盖规划建设标准、责任主体、管理运营、价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框架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市能源局工作人员说,接下来,我市将充分利用山东省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1年底,全市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力争达到2200个;到2022年,公共停车场充电桩占车位比不低于15%,全市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力争达到2610个,基本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市能源局还将借鉴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市成熟的换电站运行模式,计划依托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全市建设20座换电站,可服务出租、网约车辆约2500辆。一期拟在肥城市建设3个换电站,满足即将到期的300辆出租车更替。在换电站设计改造上,计划配建光伏发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造“光、储、换”一体化升级版换电站,推进多能互补和能源梯级利用,建造全国、全省标杆工程,为泰安市新能源产业添光加彩。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