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车时对车辆的外观和配置尤其在意,却忽略了和驾驶关系密切的底盘悬架。作为车轮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悬架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辆车的舒适程度和操控极限,那么,哪种悬架更适合家用车呢?
汽车的悬架系统主要分为独立和非独立两种,独立悬架左右两侧车轮“各玩各的”,一侧轮胎的跳动不会影响到另一侧轮胎;非独立悬架左右两侧车轮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侧轮胎跳动势必会影响到另一侧轮胎。

在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下,独立悬架产生了很多分支,其中常见的几种有麦弗逊独立悬架、多连杆独立悬架等。麦弗逊独立悬架是当前应用最广的悬架结构之一,由螺旋弹簧、减震器、三角形下摆臂组成,下至几万的代步车,上至几十万的B级车,都能看见麦弗逊的身影。

在麦弗逊的基础上,宝马拓展出了双球节独立悬架。因为麦弗逊悬架的减震器与弹簧只能缓解车身上下的晃动,而三角臂只通过一个球头与车轮连接,那么在过弯的时候这个球头不仅要承受横向的力,还要承受纵向的力,势必会出现运动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宝马取消了麦弗逊悬架的三角臂,将其改变成两根上下分布、自由活动的连杆,命名为双球节悬架。但从本质上来说,双球节悬架算是麦弗逊的变种之一,也有人认为双球节悬架其实是简化的多连杆悬架。

那么,什么是多连杆悬架呢?
多连杆悬架就是指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杆拉杆构成的悬架结构,可以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车轮的行驶轨迹更加稳定。常见的有三连杆、四连杆、五连杆等。在结构上以常见的五连杆后悬架为例,其五根连杆分别为:主控制臂、前置定位臂、后置定位臂、上臂和下臂。它们分别对各个方向产生作用力

比如,当车辆进行左转弯时,后车轮的位移方向正好与前转向轮相反,如果位移过大则会使车身失去稳定。此时,前后置定位臂就开始对后轮的前束角进行约束,使其在可控范围内;即便前束角被约束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后轮外倾角过大同样会使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降低,所以多连杆悬架中增加了上臂和下臂,以约束车轮的外倾角。

非独立悬架在很多车型上也能见到,最常见的就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架,比如热销的轩逸和新款马自达昂克赛拉都使用了扭力梁非独立悬架。扭力梁式悬架的两个车轮之间没有硬轴直接相连,而是通过一根扭力梁进行连接,扭力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扭转。但如果一个车轮跳动时,扭力梁仍然会对另一侧车轮产生一定的干涉,这也是扭力梁悬架舒适性相对多连杆悬架要差一些的原因。

但也不必一口咬死说扭力梁一定不如多连杆,以底盘著称的法系车,扭力梁悬架被调校的出神入化,舒适程度不输多连杆悬架。况且如今全国各地道路状况改善很大,普通消费者在行驶中很难察觉出扭力梁和多连杆的差距。

说了这么多,到底哪种悬架最适合家用车呢?如果从耐用性和体积上来看,扭力梁比多连杆更适合家用车。因为扭力梁悬架结构简单,故障率低,而且体积小,对后排空间侵占少,而可靠耐用和大空间正是国人对家用车的主要诉求。至于操控,属于锦上添花的部分,并不是多数消费者购车的决定因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