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面建成

    社区发布头像社区发布头像
    社区发布2019-09-30

    9月30日,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面建成交付,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隆重献礼。

    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是新时期我省南向大通道布局中,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建设的一条在建高速公路。其中,赤水河红军大桥位于川黔交界的乌蒙山区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西连四川古蔺,东接贵州习水,横跨赤水天险,紧扼川黔咽喉,是四川南向通道建设中川黔大通道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和关键门户。

    大桥全长2009米

    具有大、新、美等特点

    该桥由四川省铁投集团投资、四川路桥集团承建,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

    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长2009米,主桥为1200米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该桥四川岸为隧道式锚碇,长78.35米,主墩索塔高228.5米,桥位位于古蔺县太平镇。贵州岸为重力式锚碇,主墩索塔高243.5米,桥位位于习水县习酒镇。

    该桥具有大、新、美等特点。大桥主跨1200米,主塔高243.5米,是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大桥施工工艺创新,项目管理创新,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造。大桥屹立壁立直行、挺拔千仞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峡谷之上,桥景壮观美。

    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

    大桥建成后两岸通达仅需10分钟

    该桥是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更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让四川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沈昭平表示,大桥的建成,极大改善沿线23个乡镇216个村80万人口的交通出行条件。过去古蔺县太平镇到对岸习水县习酒镇需要绕行2小时车程,现在大桥建成后两岸通达仅需10分钟。

    创新创效

    比预期缩短工期18个月

    为优质、安全、高效的完成赤水河红军大桥建设,项目针对山区特大型桥梁建设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大直径桩基无水灌筑法、主墩索塔塔梁异步施工、6米大节段爬模施工、钢筋帘式安装、箍筋整体安装、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的相继应用,使赤水河红军大桥索塔工期从传统的一年多缩短到9个月,节约成本260余万元,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现已在全国其它大桥推广应用。

    BIM技术、可视化智能远程监控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系统、云建造施工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运用,实现全桥联动,“360度”无死角监控,有效把控大桥建设各环节。

    引进欧盟HSE(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和完善的奖惩制度,用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激活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部细胞,实现同频共振,激发能量。

    通过科技创新,工艺工法革新,比预期缩短工期18个月,技术革新创造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同时也为同类型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赤水河红军大桥建设重要结点

    2017年上半年开工。

    2018年6月底,两岸高达两百多米的主墩索塔成功封顶,大桥正式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2018年8月12日无人机牵引先导索过江任务顺利完成;

    2018年10月12日猫道架设顺利完成;

    2018年12月5日主缆架设完成;

    2019年1月18日缆索吊装系统安装完成;

    2019年2月6日顺利完成第一片钢桁梁吊装任务(钢桁梁总重达20196.7吨、共计81片,其中单片最大重量达253吨);

    2019年5月30日钢桁梁架设成功合龙;

    2019年7月22日吊装系统拆除完毕并同步实施桥面系工程施工。

    天府早报记者 周琴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