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每天,
无数车辆在大街上匆匆驶过,
车头上各式各样的车标,
讲述着各自品牌的历史,
而一些经典车标的故事,
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

位于顺义赵全营镇的北汽越野车工厂,总装车间内饰二线的TR-32L工位是顾健龙的岗位。这是内饰线的第32道工序,顾健龙的工作就是把代表了北汽越野车身份的“北京”车标贴到车头上。

别以为贴车标容易,既不能在车身上画出标记,也很难靠肉眼做出准确判断,要想让“北京”车标在每辆车上的位置完全一致,该如何做到呢?
先用擦车布反复拂去机盖上的细微灰尘,再从工具车上拿起一个约一尺长的“家伙”,顾健龙用行动解答了这个疑问:

这个“家伙”,外观像一个大号的文件夹,不同的是,上下两个合页是固定角度不能动。把下合页的凹槽扣在机盖前端锁体上,整个“文件夹”就被稳稳地固定住了。卡在机盖上的上合页有两个凹槽,刚好就是“北京”二字的位置。

只见顾健龙小心地撕下贴纸上的“北京”二字,嵌进定位凹槽里,用双手按压牢靠后揭去透明离型纸,撤掉工具,再认真比对一下,十几秒钟这道工序就完成了。如果拿尺子来比对,两字间距97.6毫米,分毫不差,完全符合技术参数。
这样的工具不止这一个,车后的“北京汽车”厂标标牌和“BJ40L”等车型标牌,都有不同的专用工具。


“原理是一样的,利用机盖锁钩、门框边缘等锁定位置,再贴标。”总装车间内饰工艺工程师王永亮告诉记者,生产一线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徒手贴车标难度很大,便琢磨出了这样的办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们把这些工具叫‘工装’,学名叫贴标治具。”王永亮说,最开始,贴标治具用的是金属材质,但很容易把机盖上的漆面破坏,现在使用的是被称为“玻璃钢”的纤维强化塑料,“比较轻,又很抗造,用着顺手。”

“没有窍门,认真才行。”这是顾健龙从事贴车标工作两年来的心得。认真,体现在细节之处:镀铬的车标很容易留下手印,会影响光亮度,他在工作过程中就一直戴着白手套;工具车上备着一瓶酒精,为的是随手擦掉车上的污渍。

2018年,北汽越野车军品和民品销售超过4.3万辆。对每一辆越野车的“北京”车标,顾健龙都是一样的操作标准、一样的一丝不苟。
1963年4月2日,在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建议下,当时的一机部正式下发文件,将BJ210轻型越野车定名为“北京”牌;
1965年,首款北京212轻型越野车在天安门亮相;
1966年,北京212正式投产;
2013年,向北京212致敬的扛鼎之作——北京(BJ)40正式上市……
历史的年轮走过了近60年,“中国越野车第一品牌”的大旗高高飘扬,朴实又厚重的“北京”车标,仍如当年一样“镌刻”在北京越野车系列产品的车头上,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划时代的经典。
“要珍视‘北京’品牌、做优‘北京’品牌、传承‘北京’品牌。”2019年2月16日,到北汽集团越野车公司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的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抚摸着北汽越野车车头上的“北京”车标,向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殷殷叮嘱。

文字 :肖丹
编辑 :吴军
摄影 :田宝希
排版 :何鑫
审核 :吴军 刘思藤

关心车消费|关心车生活 微信ID:bjqcb01
统一刊号:CN11-0193 邮发代码:1-161 全年定价:72元 零售价:1.5元 欢迎订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