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我的国家记忆|蓬莱艰难购车记

    游乐游乐头像游乐游乐头像
    游乐游乐2018-06-18

    当我看到道路上车流如潮湧,街道旁汽车营销店林立,各种高档、低档汽车应有尽有,购车者可以随意挑选时。我偶尔会想起自已1984年底一次出差,为单位购买车的经历,常感慨万千。三十四年如白驹过隙,只是历史长河中一瞬间,而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竟往往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吋代,所有公务用车都是上级统一分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湖南衡阳地区,县处级单位才能分到一两台公务车,而科级单位除公、检、法之外,鲜有能分到车辆者。然而,由于当时市场经济巳经开始萌动,有的科级单位也有通过经商机构,高价买到212吉普,中巴等车辆用作公务车的。

    由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常宁公路局管辖的公路,已是点详线长面广。无论是日常组织和督查工作,还是应急抢险都急需公务用车。1984年底单位领导通过熟人,联系到山东省蓬莱县某公营经商公司,以3万6千元的价格定购了一辆中巴车。安排我和一名司机共同去接车。

    单位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一是要尽快赶到山东省蓬莱县某公营经商公司;二是要认真验收车辆质量,办好接车手续;三是要注意安全,平安地把车开回单位来。

    我们两人接受领导安排的任务后,立即赶到衡阳火车站买车票。火车站的车票相当紧,从京广线往北的车票要几天后才有。于是,我们就先买了到上海的车票,再在上海买了到烟台的通票。烟台下火车后再乘汽车到蓬莱县城。

    路途之上,我们除了在上海买票候车十来个时,匆匆到虹口公园去看个多小时之外,其余无论在南京丶郑卅、济南火车停车转车,还是在烟台换乘汽车,都是只在候车室等车候车,基本上没出车站。紧赶慢赶竟用了4天时间才从衡阳赶到蓬莱。尤其想起当年坐火车时的苦楚,至今仍不堪回首。一路上坐火车近两千公里,我们除了从上海到南京路段坐了位子之外,其余都是站着或蹲在连接两节车箱的过道里,想在车箱中地上坐下来的地方都难找到。晚上实在太困了,只好把人家坐椅位下那点空隙,稍擦干净后躺下打个盹。

    我们经过四天多的奔波,赶到了蓬莱县某公营经商公司,根据来前单位领导提供的联系方式,找到了一位唐姓工作人员。他告诉我们上海产的中巴车尚未到货,要我们住下来安心地等几天。于是我们找了当地"凤凰宾馆"住了下来。名字叫宾馆,其实每个房间除了两张单人床,一张两抽屉写字台,连条凳子都没有,更别说电视机了。房间内沿墙装有一排暖气管,可是手摸上去冰凉,一点温度都没有。我们不知道当地气温是多少,只看到清道铲在街两旁的冰块,有的像冰砖,有的像石头。晚上我们冷得实在受不了,只好把两床被子放一起,两个大男人共挤一张单人床。

    我们在等车的日子里,除了花3角钱门票游览了当地名胜“蓬莱阁",“戚继光操练水军处"之外,其余则每天都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以及海边瞎逛,遇到天下雪,则窝在宾馆里。

    时间长了,我从与住店旅客闲聊中了解到,由于蓬莱当地有一个生产解放牌汽车的国企,超产部分汽车可以向社会议价销售,为厂内创收。因此引来了许多买卖汽车的生意人,住“凤凰宾馆"的旅客几乎都是这种生意人。我们买车的公营经商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做汽车生意,每天听到这些住店生意人闲聊的话题,都是一些某人做汽车生意发了财,某人买车误信中介,上当受骗而血亏无归等等故事。

    我到蓬莱出差,除了希望顺利完成接车任务外,还设想尽量节约个人开支,买些苹果、雪梨、花生米等山东特产随车带回去送亲友。今天这些出门即可买到的水果物品,当年在南方小县城可是稀罕物呢!

    1984年,我虽巳评上了5级工,是本单位同龄职工最高者,但每月工资也只有五十二点五元,当时还没有发奖金的说法。养家糊口每月都入不敷出,想买东西回去,不节约不行呵。于是每天吃的方面打主意节约,力争每天一块二角钱的出差费,除了吃还能省一点。每天早餐两角钱两个馒头,中餐五角钱三两米饭,晚餐两角一小碗的"蓬莱小面",近一个月的曰子里没吃过一餐饱饭。

    我们到蓬莱几天之后,如约到经商公司提车,又没看到车。唐姓工作人员告诉我车巳涨价到3万9千元,要再汇3千元才能提车。我听后只好表示将此情况汇报给单位领导。然而问题来,要把此情况传到数千里之外的单位,其实谈何容易啊。

    当年邮局打电话用手摇电话机找总机,总机再转总机,普通人打跨省长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邮寄书信往返则需十天半月才可。唯一尽快把情况告诉单位领导的方法,只有到邮局拍发电报。我尽量用最简短的字句,把购车要涨价的情况告诉领导后,第三天接到回电,知道3千元已汇到该公司帐户上。

    之后,我们依约定吋间提车,仍未看到车。唐姓工作人员告诉我,车又涨价了,要再汇3千元来才能提到车。我没办法,只好又拍电报要单位领导汇了3千元给该公司。等了几天仍未能提到车,于是我们就天天泡在该公司的办公室里催问。他们每天回答不是车正在办出厂手读,就是车巳开在来的路上。这样催了十多天,他们又告诉我车价涨太快,至少要5万以上才能买到车。

    我听到他们的新说法后,想到自已在蓬莱近一个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宾馆中那些做汽车生意人的各种故事。使我对此次能买到车巳信心全无,于是用电报将情况汇报了给领导,并建议放弃此次购车打算,不要再汇钱来了。单位领导回电同意了我的建议,要我把巳汇到该服务社的4万2千元收回去。

    我找到经商公司那位唐姓工作人员,告诉他因车涨价,单位巳决定车不买了,要他帮我把4万2千元钱汇回去。他爽快地答应可以退款,几天以内一定会把钱汇到我单位的帐户上,要我们先回去。我不仅对他说的话半点也不相信,而且十分厌恶他那张说谎不打草稿的嘴。

    于是我走进了挂有董事长牌子的办公室,直接找到董事长。我用自已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对他讲述了自已受单位安排,从湖南衡阳常宁来到山东蓬莱提车,一路奔波的艰辛,在蓬莱等了近一个月挨冻受饿的苦楚。我讲了自已因相信公营公司,在单位只汇了3万6千元的基础上,作主要单位先后又汇来了6千元,现在领导来电要把钱收回去,自已如果没把钱收回去,无法承担责任。我表明了只要钱没收回去,就会每天来找董事长帮忙的决心。我边说边想自己可能真的暂时回不了家,委屈加担心,1米7高的大男人竞伤心地号淘大哭起来。不知是我的真哭触动了董事长,还是他确信我钱没收回真会每天找他。他当即喊来财务人员,吩咐把4万2千元帮我汇回去。我等到看到汇款回单才离开董事长的办公室。

    由于我在凤凰宾馆中曾听到过,有人在汽车交易中有先汇款,后又立即撤回的故事。我担心该公司也玩此把戏。于是尽管我已归心似箭,但仍等单位回电报告诉我款巳到帐后,才购买车票返程。

    回家的路上,我没有半点心思观看车窗外的景色,也没买一分钱礼物给家人。我们先坐汽车转乘火车,再下火车转坐汽车,几天之后灰溜溜地回到了单位。我回到单位后总像自已做错了事似的心情抑郁,尤其每当听到有人谈论买车之事时,我就悄悄地离开。一直到一年多之后的1986年,上级主管部门给单位分了一辆北京旅行车,我才慢慢走出了出差蓬莱的阴影。

    往事并不如烟。谁能想到仅只短短三十多年时间,当年奇货可居的汽车,竟轻易入了亿万平常百姓家。经历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想起自已身边点点滴滴的往事,谁能不为祖国发生的天翻天复巨变而点赞呢!


    作者:王举

    编辑:游乐

    次阅读
    3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