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个开车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不仅能保障自身与他人的行车安全,还能延长车辆寿命、降低事故风险。以下从安全驾驶、车辆养护、文明行车三大维度,梳理核心好习惯及具体要求: 一、安全驾驶:守住 “保命” 底线的核心习惯 安全是驾驶的第一前提,以下习惯直接关系到行车风险控制,需时刻遵守: 1. 上车先做 “安全准备” • 调整座椅与后视镜:座椅前后距离以 “踩刹车时膝盖微弯” 为宜,靠背角度保持垂直(避免躺卧影响操控);内后视镜能完整看到后挡风玻璃,外后视镜调整到 “能看到车身 1/4、路面 3/4”,消除视觉盲区。 • 系好安全带(全员):驾驶员和副驾必须系安全带,后排乘客也需全程系好(高速行驶时,未系安全带的后排乘客可能因惯性撞击前排,导致全员受伤);儿童需使用对应年龄段的安全座椅,严禁怀抱儿童乘车。 • 检查车辆状态:出发前快速查看轮胎(胎压是否正常、有无鼓包 / 异物)、仪表盘(油量、水温、故障灯是否亮起),冬季还需检查玻璃除雾功能、刹车是否正常。 2. 行驶中保持 “专注与规范” • 双手握方向盘,姿势正确:双手分别放在 “9 点” 和 “3 点” 位置(或轻微调整),避免单手握盘、双手交叉握盘,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快速、稳定操控方向。 • 控制车速,不超速、不龟速:严格按照道路限速行驶(高速最高 120km/h,城区多为 40-60km/h),同时根据路况调整(雨天、夜间、弯道需降速);避免低于最低限速行驶(如高速低于 60km/h 易引发后车追尾)。 • 保持安全车距,不跟车过近:遵循 “两秒车距法则”—— 当前车通过某参照物(如路牌)时,自己的车需在 2 秒后通过;雨天、雾天需延长至 4-6 秒,高速行驶时车距至少保持 50 米以上。 • 转向 / 变道前 “打灯 + 观察”:变道、转弯、掉头前,提前 3 秒打转向灯,同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必要时转头查看 “盲区”(外后视镜无法覆盖的区域,如 B 柱附近),确认安全后再操作。 • 不随意加塞、连续变道:加塞易引发剐蹭,连续变道(一次变 2 条及以上车道)会大幅增加后车判断难度,需 “一条车道变完,确认安全后再变下一条”。 • 过路口 / 人行横道 “减速礼让”:通过无信号灯路口时,“一慢二看三通过”,礼让右侧来车;遇到人行横道,无论有无行人,都需提前减速,有行人时必须停车让行(法律规定,违者扣分罚款)。 • 高速行驶 “不随意占用应急车道”:应急车道仅用于 “车辆故障、事故救援、急救等紧急情况”,正常行驶占用会被记 6 分、罚款 200 元,且会延误救援时机。 3. 特殊场景 “强化防护” • 雨天 / 雾天:开灯 + 控速 + 保持车距:雨天开近光灯、示廓灯(不刺眼),雾天开雾灯 + 示廓灯(禁止开远光灯,会反射雾气影响视线);避免涉水行驶(水深超过轮胎一半时,易导致发动机进水)。 • 夜间行驶:合理用灯 + 避免眩光:会车时(距离对向 150 米)切换近光灯,避免远光灯直射对向驾驶员;跟车时也用近光灯,不照亮前车后视镜(影响前车判断)。 • 长途驾驶:每 2 小时休息 1 次:连续驾驶超过 4 小时未休息,属于 “疲劳驾驶”(记 3 分),疲劳时反应速度下降,易出现 “闭眼瞬间”,建议每 100-150 公里进服务区休息,活动身体、补充水分。 二、车辆养护:延长寿命、减少故障的习惯 良好的用车习惯能降低车辆维修成本,避免 “小问题拖成大故障”: 1. 起步 / 停车 “温和操作”: ◦ 起步时不猛踩油门(避免发动机负荷过大),手动挡车辆需平稳换挡,自动挡车辆待转速稳定后再加速。 ◦ 停车时先挂 N 挡(自动挡)/ 空挡(手动挡),拉手刹,再挂 P 挡(自动挡),避免直接挂 P 挡导致变速箱受力;长时间停车(超过 1 周),需拉起手刹,或在车轮下垫石块(防止溜车)。 2. 油量 / 水温 “及时关注”: ◦ 油量低于 1/4 时及时加油(避免油箱泵因 “少油” 过热损坏),尽量选择正规加油站(劣质油易堵塞喷油嘴)。 ◦ 行驶中若仪表盘水温灯亮起(或水温超过 90℃),需立即停车熄火(避免发动机 “开锅”),等待冷却后检查冷却液,不足时补充(需用同型号冷却液,不可加自来水)。 3. 日常清洁 “定期做”: ◦ 每周至少清洗 1 次车身(避免鸟粪、树胶腐蚀车漆),每月清洁 1 次内饰(尤其是座椅、脚垫,防止细菌滋生);玻璃上有污渍时及时擦拭(避免影响视线)。 ◦ 定期检查机油、刹车油、玻璃水(玻璃水不足时,雨天无法清洁玻璃,影响视线),机油需每 5000-10000 公里更换(根据机油型号和车辆要求)。 4. 避免 “过度使用车辆”: ◦ 不超载(超载会压坏悬挂、轮胎,增加刹车距离),小型轿车核载 5 人,超过即算超载(即使是儿童)。 ◦ 不原地长时间
#一人一个开车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不仅能保障自身与他人的行车安全,还能延长车辆寿命、降低事故风险。以下从安全驾驶、车辆养护、文明行车三大维度,梳理核心好习惯及具体要求: 一、安全驾驶:守住 “保命” 底线的核心习惯 安全是驾驶的第一前提,以下习惯直接关系到行车风险控制,需时刻遵守: 1. 上车先做 “安全准备” • 调整座椅与后视镜:座椅前后距离以 “踩刹车时膝盖微弯” 为宜,靠背角度保持垂直(避免躺卧影响操控);内后视镜能完整看到后挡风玻璃,外后视镜调整到 “能看到车身 1/4、路面 3/4”,消除视觉盲区。 • 系好安全带(全员):驾驶员和副驾必须系安全带,后排乘客也需全程系好(高速行驶时,未系安全带的后排乘客可能因惯性撞击前排,导致全员受伤);儿童需使用对应年龄段的安全座椅,严禁怀抱儿童乘车。 • 检查车辆状态:出发前快速查看轮胎(胎压是否正常、有无鼓包 / 异物)、仪表盘(油量、水温、故障灯是否亮起),冬季还需检查玻璃除雾功能、刹车是否正常。 2. 行驶中保持 “专注与规范” • 双手握方向盘,姿势正确:双手分别放在 “9 点” 和 “3 点” 位置(或轻微调整),避免单手握盘、双手交叉握盘,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快速、稳定操控方向。 • 控制车速,不超速、不龟速:严格按照道路限速行驶(高速最高 120km/h,城区多为 40-60km/h),同时根据路况调整(雨天、夜间、弯道需降速);避免低于最低限速行驶(如高速低于 60km/h 易引发后车追尾)。 • 保持安全车距,不跟车过近:遵循 “两秒车距法则”—— 当前车通过某参照物(如路牌)时,自己的车需在 2 秒后通过;雨天、雾天需延长至 4-6 秒,高速行驶时车距至少保持 50 米以上。 • 转向 / 变道前 “打灯 + 观察”:变道、转弯、掉头前,提前 3 秒打转向灯,同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必要时转头查看 “盲区”(外后视镜无法覆盖的区域,如 B 柱附近),确认安全后再操作。 • 不随意加塞、连续变道:加塞易引发剐蹭,连续变道(一次变 2 条及以上车道)会大幅增加后车判断难度,需 “一条车道变完,确认安全后再变下一条”。 • 过路口 / 人行横道 “减速礼让”:通过无信号灯路口时,“一慢二看三通过”,礼让右侧来车;遇到人行横道,无论有无行人,都需提前减速,有行人时必须停车让行(法律规定,违者扣分罚款)。 • 高速行驶 “不随意占用应急车道”:应急车道仅用于 “车辆故障、事故救援、急救等紧急情况”,正常行驶占用会被记 6 分、罚款 200 元,且会延误救援时机。 3. 特殊场景 “强化防护” • 雨天 / 雾天:开灯 + 控速 + 保持车距:雨天开近光灯、示廓灯(不刺眼),雾天开雾灯 + 示廓灯(禁止开远光灯,会反射雾气影响视线);避免涉水行驶(水深超过轮胎一半时,易导致发动机进水)。 • 夜间行驶:合理用灯 + 避免眩光:会车时(距离对向 150 米)切换近光灯,避免远光灯直射对向驾驶员;跟车时也用近光灯,不照亮前车后视镜(影响前车判断)。 • 长途驾驶:每 2 小时休息 1 次:连续驾驶超过 4 小时未休息,属于 “疲劳驾驶”(记 3 分),疲劳时反应速度下降,易出现 “闭眼瞬间”,建议每 100-150 公里进服务区休息,活动身体、补充水分。 二、车辆养护:延长寿命、减少故障的习惯 良好的用车习惯能降低车辆维修成本,避免 “小问题拖成大故障”: 1. 起步 / 停车 “温和操作”: ◦ 起步时不猛踩油门(避免发动机负荷过大),手动挡车辆需平稳换挡,自动挡车辆待转速稳定后再加速。 ◦ 停车时先挂 N 挡(自动挡)/ 空挡(手动挡),拉手刹,再挂 P 挡(自动挡),避免直接挂 P 挡导致变速箱受力;长时间停车(超过 1 周),需拉起手刹,或在车轮下垫石块(防止溜车)。 2. 油量 / 水温 “及时关注”: ◦ 油量低于 1/4 时及时加油(避免油箱泵因 “少油” 过热损坏),尽量选择正规加油站(劣质油易堵塞喷油嘴)。 ◦ 行驶中若仪表盘水温灯亮起(或水温超过 90℃),需立即停车熄火(避免发动机 “开锅”),等待冷却后检查冷却液,不足时补充(需用同型号冷却液,不可加自来水)。 3. 日常清洁 “定期做”: ◦ 每周至少清洗 1 次车身(避免鸟粪、树胶腐蚀车漆),每月清洁 1 次内饰(尤其是座椅、脚垫,防止细菌滋生);玻璃上有污渍时及时擦拭(避免影响视线)。 ◦ 定期检查机油、刹车油、玻璃水(玻璃水不足时,雨天无法清洁玻璃,影响视线),机油需每 5000-10000 公里更换(根据机油型号和车辆要求)。 4. 避免 “过度使用车辆”: ◦ 不超载(超载会压坏悬挂、轮胎,增加刹车距离),小型轿车核载 5 人,超过即算超载(即使是儿童)。 ◦ 不原地长时间
#一人一个开车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不仅能保障自身与他人的行车安全,还能延长车辆寿命、降低事故风险。以下从安全驾驶、车辆养护、文明行车三大维度,梳理核心好习惯及具体要求: 一、安全驾驶:守住 “保命” 底线的核心习惯 安全是驾驶的第一前提,以下习惯直接关系到行车风险控制,需时刻遵守: 1. 上车先做 “安全准备” • 调整座椅与后视镜:座椅前后距离以 “踩刹车时膝盖微弯” 为宜,靠背角度保持垂直(避免躺卧影响操控);内后视镜能完整看到后挡风玻璃,外后视镜调整到 “能看到车身 1/4、路面 3/4”,消除视觉盲区。 • 系好安全带(全员):驾驶员和副驾必须系安全带,后排乘客也需全程系好(高速行驶时,未系安全带的后排乘客可能因惯性撞击前排,导致全员受伤);儿童需使用对应年龄段的安全座椅,严禁怀抱儿童乘车。 • 检查车辆状态:出发前快速查看轮胎(胎压是否正常、有无鼓包 / 异物)、仪表盘(油量、水温、故障灯是否亮起),冬季还需检查玻璃除雾功能、刹车是否正常。 2. 行驶中保持 “专注与规范” • 双手握方向盘,姿势正确:双手分别放在 “9 点” 和 “3 点” 位置(或轻微调整),避免单手握盘、双手交叉握盘,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快速、稳定操控方向。 • 控制车速,不超速、不龟速:严格按照道路限速行驶(高速最高 120km/h,城区多为 40-60km/h),同时根据路况调整(雨天、夜间、弯道需降速);避免低于最低限速行驶(如高速低于 60km/h 易引发后车追尾)。 • 保持安全车距,不跟车过近:遵循 “两秒车距法则”—— 当前车通过某参照物(如路牌)时,自己的车需在 2 秒后通过;雨天、雾天需延长至 4-6 秒,高速行驶时车距至少保持 50 米以上。 • 转向 / 变道前 “打灯 + 观察”:变道、转弯、掉头前,提前 3 秒打转向灯,同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必要时转头查看 “盲区”(外后视镜无法覆盖的区域,如 B 柱附近),确认安全后再操作。 • 不随意加塞、连续变道:加塞易引发剐蹭,连续变道(一次变 2 条及以上车道)会大幅增加后车判断难度,需 “一条车道变完,确认安全后再变下一条”。 • 过路口 / 人行横道 “减速礼让”:通过无信号灯路口时,“一慢二看三通过”,礼让右侧来车;遇到人行横道,无论有无行人,都需提前减速,有行人时必须停车让行(法律规定,违者扣分罚款)。 • 高速行驶 “不随意占用应急车道”:应急车道仅用于 “车辆故障、事故救援、急救等紧急情况”,正常行驶占用会被记 6 分、罚款 200 元,且会延误救援时机。 3. 特殊场景 “强化防护” • 雨天 / 雾天:开灯 + 控速 + 保持车距:雨天开近光灯、示廓灯(不刺眼),雾天开雾灯 + 示廓灯(禁止开远光灯,会反射雾气影响视线);避免涉水行驶(水深超过轮胎一半时,易导致发动机进水)。 • 夜间行驶:合理用灯 + 避免眩光:会车时(距离对向 150 米)切换近光灯,避免远光灯直射对向驾驶员;跟车时也用近光灯,不照亮前车后视镜(影响前车判断)。 • 长途驾驶:每 2 小时休息 1 次:连续驾驶超过 4 小时未休息,属于 “疲劳驾驶”(记 3 分),疲劳时反应速度下降,易出现 “闭眼瞬间”,建议每 100-150 公里进服务区休息,活动身体、补充水分。 二、车辆养护:延长寿命、减少故障的习惯 良好的用车习惯能降低车辆维修成本,避免 “小问题拖成大故障”: 1. 起步 / 停车 “温和操作”: ◦ 起步时不猛踩油门(避免发动机负荷过大),手动挡车辆需平稳换挡,自动挡车辆待转速稳定后再加速。 ◦ 停车时先挂 N 挡(自动挡)/ 空挡(手动挡),拉手刹,再挂 P 挡(自动挡),避免直接挂 P 挡导致变速箱受力;长时间停车(超过 1 周),需拉起手刹,或在车轮下垫石块(防止溜车)。 2. 油量 / 水温 “及时关注”: ◦ 油量低于 1/4 时及时加油(避免油箱泵因 “少油” 过热损坏),尽量选择正规加油站(劣质油易堵塞喷油嘴)。 ◦ 行驶中若仪表盘水温灯亮起(或水温超过 90℃),需立即停车熄火(避免发动机 “开锅”),等待冷却后检查冷却液,不足时补充(需用同型号冷却液,不可加自来水)。 3. 日常清洁 “定期做”: ◦ 每周至少清洗 1 次车身(避免鸟粪、树胶腐蚀车漆),每月清洁 1 次内饰(尤其是座椅、脚垫,防止细菌滋生);玻璃上有污渍时及时擦拭(避免影响视线)。 ◦ 定期检查机油、刹车油、玻璃水(玻璃水不足时,雨天无法清洁玻璃,影响视线),机油需每 5000-10000 公里更换(根据机油型号和车辆要求)。 4. 避免 “过度使用车辆”: ◦ 不超载(超载会压坏悬挂、轮胎,增加刹车距离),小型轿车核载 5 人,超过即算超载(即使是儿童)。 ◦ 不原地长时间
#26款零跑C16选5座还是6座c16就是c10拉长,轴距不变,甚至比c11还短了10厘米左右,真的算不上中大型suv 去年在车展体验了c16的空间,感觉第三排空间坐一个成年人很难受,第三排太鸡肋了,搞得23排都不舒服
#选择油车的理由10年的a4,前几天去烟台在烟台市区油耗突然从6个多掉到5个多,最低掉到4.7 以前在市区开能到7个以下已经算很好了 回来走的204,油耗保持在5.5左右,回家几天后油耗又恢复到了7、8有没有懂大佬看看咋回事
#保养时踩过的坑发动机清洗养护 家用车使用正品机油时内部几乎不会产生油泥,清洗剂反而可能导致脱落的油泥堵塞油路 成本陷阱:300元左右的清洗费纯属智商税,机油本身具有清洁功能 刹车系统拆洗养护 拆卸活塞和防尘套会导致密封性下降,可能引发漏油 正确做法:只需定期更换刹车油和检查刹车片 轮胎抛光打蜡 对延缓老化无实质效果,磨损是正常现象 4S店常利用新手车主心理夸大效果
#车内如何快速降温车门拉风箱法:打开副驾车窗后,反复开关主驾车门5-10次(每秒1次频率),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强制排出热空气,2分钟内可降温8-10℃ 外循环辅助:启动车辆后先开窗并开启空调外循环1分钟,排出热气后再关窗切换内循环,风速调至最大且出风口朝上,加速冷空气下沉 遮阳板选择:使用银色铝膜遮阳板(内侧安装),反射80%以上红外线,停车时可使前挡温度降低20℃ 停车方向:车尾朝太阳停放,后备箱隔热效果更好,比车头朝太阳低5℃ 天窗散热:停车时天窗翘起一条缝,配合遮阳板可增强热空气排出
#25万选YU7还是ModelY毛豆Y的续航是个大问题,去年国庆坐朋友的毛豆Y长续航从济南到青岛,车上三个人,速度不敢超110,被边上的卡罗拉,polo碾压在服务区冲了一次,结果没一会充不上了,最后下高速的时候只有50左右的续航。而且毛豆Y的后排比起yu7也差远了
懂车帝视线:新车 | 3.5T V6混动/提供越野版,雷克萨斯LX 700h将于广州车展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