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7喜在这里头像7喜在这里头像

    7喜在这里

    宝马 F 750 GS车主·车龄2年

    • 精英创作者LV4精英创作者LV4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影豹R :15万级的“真实撕裂感”

    8天前发布于:影豹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影豹驾驶感受


    媳妇妹妹,马上大学毕业,想买下人生中的第一台车,说有同学买了影豹,她之前也没有开过车,媳妇就让我跟他去看看影豹怎么样。出发之前好好做了下功课,作为一台被贴上“年轻人第一台性能车”标签的车型,影豹R MAX在社交媒体上总是和“声浪”“推背感”“性价比”绑定出现。但当我在保定辗转三家4S店才找到车完成深度试驾后,发现这台车的真实体验远比营销话术更撕裂——它一边用2.0T+8AT的硬核配置勾引你的肾上腺素,一边用粗糙的细节消磨你的耐心。



    【静态体验:视觉暴击与细节败笔】

    到了4S店,天气正好,阳光下车漆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熏黑中网上巴掌大的红色“R”标自带挑衅气质,外观确实唬人啊,如果年轻十岁,这个前脸和尾翼也会gte到我。19英寸轮毂里的橙色四活塞卡钳像是从改装店直接搬来的,米其林PS5轮胎的胎壁厚度肉眼可见更壮实,影豹这个车外观上确实拉满了仪式感。但走近细看,塑料尾翼边缘的合模线粗糙得像未打磨的模型,叶子板上的“R”标在强光下泛着廉价反光——这车的美学逻辑像极了快时尚:远观惊艳,近看露怯。


    拉开车门,麂皮包裹的方向盘握感厚实,但直径偏大,手掌小的女生打方向得频繁换手。中控台上半部分的仿皮材质缝线工整,下半部分的翻毛皮却在试驾车上已出现局部起球,纯纯的毛坯房。最割裂的是双联屏设计:10.25英寸屏幕在2025年显得小家子气,强光下黑边反光严重,导航时得侧身才能看清左侧路口提示——这体验让我想起十年前用电阻屏手机的憋屈感。



    【乘储空间:运动轿车的“分裂人格”】

    我身高182,调整好座椅,基本顶部没有什么空间了,手动遮阳板在急加速时会因惯性后移,这种“动态互动”略显滑稽。后排坐垫前端上翘设计本意是提升包裹感,实际却让大腿悬空部位增多,长途乘坐像坐公园长椅,加上坐垫的硬度感觉里面都没有海绵就是熟料座椅加个垫。


    我媳妇身高165,坐下来整体空间就相对合适很多了,她反馈也是坐垫太硬,然后问我这个皮质感觉摸上去不舒服是为啥,我:翻毛可能没翻好,哈哈哈哈。


    后备箱是整台车最“精神分裂”的部分:开口高度对矮个子友好,但溜背造型导致垂直空间局促,塞得玩俄罗斯方块。裸露的备胎舱盖板毫无装饰,线束直接外露,车主自嘲:“广汽觉得买这车的人都该自己改内饰。”



    【动力总成:驯服猛兽的代价】

    先说总感觉,运动模式动力确实虎,要是晕车的人一定谨慎乘坐。

    按下点火键的瞬间,2.0T引擎的轰鸣混着阀门排气的低频共振,让人瞬间理解为何年轻人痴迷燃油车。但真正开起来,这台车的动力输出逻辑却像青春期少年——要么懒散得气人,要么暴躁得吓人。

    • ECO模式:油门响应迟钝到像被蒙了层纱布,绿灯起步时左右车道的老polo都能轻松超你,所谓的涡轮建压前的0.8秒真空期足够后车用远光灯问候三次;


    • COMFORT模式:日常代步最均衡的状态,40km/h后动力渐入佳境,但变速箱在2-3挡切换时的顿挫感,让人怀疑工程师是不是拿驾校教练车做的标定;


    • RACE模式:封印解除!4000转才换挡的设定让推背感持续到80km/h,排气回火声在隧道里炸响时,这个声浪真让人激情澎湃,副驾吓得抓紧扶手——这种机械暴力美学确实比电车的“无声快进”更让人上瘾。


    高速路段最能暴露这台车的本质:120km/h巡航时深踩油门,动力储备依然充足,更扎心的是油耗——表显9.6L/100km的数据充满“快乐表”嫌疑,真实车主反馈日常驾驶至少11L起步,95号汽油+频繁激烈驾驶的话,加油时看着跳动的金额数字,会有种“每一脚油门都在燃烧打工钱”的罪恶感。


    【操控与底盘:硬核玩家的双刃剑】

    在高碑店新发地车流较多的路段,影豹R展现出让人惊喜的操控功底。多次避让路上三蹦子时(新发地的三轮车就像小时候玩的赛车游戏,又多又慢),车尾跟随性极佳,米其林PS5轮胎死死咬住地面,直到压过第一个减速带,后排的头撞到车顶的闷响才把人拉回现实,这个悬挂几乎为0的感觉,直接起飞(咋飞的不能说,某样东西没扣)

    这台车的底盘遇到减速带或深井盖,硬核的冲击感让车内瞬间化身“人体振动筛”。更离谱的是粗糙水泥路上的底盘共鸣音——时速超过60km/h后,低频“嗡嗡”声像有人拿电钻抵着耳膜,逼得你不得不调大音响音量。



    【购买建议:清醒者的劝退指南】

    • 适合人群:年行驶里程<1万公里的性能控、热衷改装文化的街车党、甘愿为声浪支付油费的浪漫主义者;

    • 劝退人群:家庭唯一用车需求者、对NVH敏感的完美主义者、月薪<1.5万的务实派;



    在电动车统治公路的时代,这种带着毛边感的机械快乐,或许是我们对燃油车最后的致敬。只是当媳妇说“这车吵得我头疼”时,我才惊觉:热血终会冷却,但生活从不妥协。回家后媳妇已经劝退了妹妹的选择。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