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发布
本届上海车展,传统车企也加入了与造车新势力争夺,参展车型重心都放在了新能源选手。宝马/奥迪本次纯电车参展,也是像市场传递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绿色”信号。今天的主题就是:燃油车会慢慢退出市场吗?(欢迎各位踊跃留言,文明讨论哦)【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就目前来说,燃油汽车不存在里程问题,加油站很多,没油了可以随时加油,加油只需几分钟。这比新能源汽车更高效。燃油车的优势短期内无法被新能源车取代,所以在新能源车还不完善的地方,或者经常出差的朋友们,还是首选燃油车。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一些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将不断得到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甚至超过1500公里,10分钟内实现高效充电或将成为现实。 解决了充电效率和续航里程之后,各地的充电选择也会越来越完善,所以未来在解决了各种问题之后,新能源汽车才会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你字多,听你的
哈哈哈
@嘿你的拖拉机:你字多,听你的
一、油车不会退出的。 二、新能源不一定只有电车。 三、电池的回收处理,这个技术还是没有解决。 四、现在的电车超出油车的价格与保险,加油应该差不了多少了。 五、市中心充电还是有问题的(包括小区、单位),许多商场、机构可以提供充电但进入车库要付停车费,这个不比加油经济。
家里有车位能安装充电桩的,闭眼随便买,充一次电就算开3-400公里续航,日常通行大概率都不会有一天开三百公里的,正常来说一个星期才充一次电而已,家里有充电桩的开到差不多了直接插上充电,该睡觉就睡觉,该干嘛就干嘛,第二天起来又满电克家里充电几分钱一公里而已
电车虽然目前势头很猛,但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电车的保值率、换电池的高价、废电池的回收等一系列后续问题怎么合理解决,相关部门都没有出台配套办法,相关问题解决办法滞后,而且目前油车市场的保有量占大块,里程焦虑、充电焦虑不同程度存在等。在此也希望电、油共进,给消费者多项选择!
除了楼下所说的充电效率和续航里程,我补充一点个人看法:目前电池技术比如蓄电量充电时间等,近2年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现在蓄电量达到800公里,电气技术都已经成熟了(比如说二手电车如二手燃油车一般的保值),那么油车市场应该就会萎缩了。否则,正常情况下,以30万售价的车来举例,基本每年折损10%左右,5年以后如果不是出现特别大的变故,40%-50%还是能卖的,也就相当于每年折损3万;电车目前看起来是省了油钱了,但是折损概率太高了,开了5年的电车恐怕也没几个人敢收。最最主要的,还是前面提及的诸如蓄电量这个问题,假如我现在买了电车,半年以后电池技术突然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恐怕手上这台就直接玩完了。
但凡了解过电池的,都知道一点,电池已经到达科技顶峰了,因为没有更加能蓄电的材料出现,电池已经是可以说到头了,如果说谁能突破或者发现新的大容量蓄电,那是新跨时代的工业革命,现在科技又将会跨大步飞跃,但这个几乎不可能,地球上可能都不存在这种物质。所以那些电车厂家手机厂家天天吹容量提升,无非就是电池排列方式能不能多塞两块电池而已并不是什么提升科技……
说真的买30W混动车型的人怎么想的,为了省油吗?多出来的10W人民币够跑多少公里了
可是燃油车总是觉得落后三十万的电车其实是四五十万油车的质感购车人群也在变化过去的人喜欢燃油有情怀现在的年轻人估计更喜欢电车有科技感
电车就内饰有一点科技,也就是说就电池贵,没必要买那么贵的电车,四年后都是跳楼价
@快乐的柳叶mf:可是燃油车总是觉得落后三十万的电车其实是四五十万油车的质感购车人群也在变化过去的人喜欢燃油有情怀现在的年轻人估计更喜欢电车有科技感
新能源的“新”在于清洁化,“新”是相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技术进步的诉求,讨论新能源应该从两个维度:生态清洁维度、国家能源战略维度; 燃油车是否会退出市场,取决于全球能源体系格局,说简单点就是回答两个问题: 1、我想用化石燃料别人让不让我用? 想产油自己地里不够,想进口还得看美丽国的脸色,哪天想制裁你了,断了你的油,老百姓的车都撩半路上没油可加,社会动荡都是小事,影响了工业生产则是万劫不复; 2、用油是不是划算? 美丽国用油非常便宜(原因大家都清楚),所以人家舍得用,大排量的车非常多,我们就得自己掂量掂量,定价权不在我,但我泱泱大国不能一直看别人脸色,不能被人牵制; 回到“新”能源的题 生态清洁:既然大家一说新能源就提到电,那我们就掰扯掰扯,电只是一种能量形式,我们要讨论电是如何来的,如果我们用的电都是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发的电,而不是化石能源发的电,那么我们用的电属于“新”能源,这里的新不是新旧的新,而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网上没查到最新的数据,据2021年的统计,我国发电主力是火电和水电,占总发电量的90%,其中火电占72%,水电占18%,其余10%分别是核电4%、风电4.5%、太阳能1.5%,地热电、潮汐电、生物电可以忽略不计;那我们每用10度电,其中7度都不是“新”能源;但是国家为什么还要推汽车的“电”动化,这就得分析能源战略; 能源战略:我国作为汽车大国,不能被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掣肘,能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要合理看待我国大力倡导“电”车的推广,咱们油不够,但是咱们有煤啊,虽然短期煤炭发电占比很高,咱们泱泱大国锦绣山川,还有河有江有太阳啊,一边让喝油的车改用电,一边再加大水电、风电的发电占比,国家能源战略已经研究的明明白白的,要不然国家为啥花那么多钱补贴汽车电动化;老百姓考虑的是开个电车出门都找不到充电桩,国家考虑的是能源战略、产业生态,你担心没充电桩是产业链生态不行,那我就补贴车企造电车还免购置税,电车多了自然充电桩生态就能起来,说白了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产业链问题; 清洁能源是趋势,不管是汽车还是其他工业、农业、家用领域,核心就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一字千金呐,这是国家战略,哪个问题大就先花力气解决它; 不久的将来应该是氢能的天下,好好活着吧,再往后没准还能开上核能的私人飞机; 另外,一些车企营销时将新能源和智能化划等号,说燃油车都是不智能的,完全是混淆视听,不是一个维度的事,大家仔细分辨! 另外个人认为现在所谓的智能还都停留在初级阶段,什么时候汽车能达到变形金刚大黄蜂那种智慧程度(当然不是变形而是能当个正常人一样,能感知→能思考→会决策→知我心,还要超越大黄蜂的单体智慧,达到群体智慧、云智慧)再来给自己贴“智能”的标签,否则都是小儿科,华而不实。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