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2021-08-29发布于:宇通T7车友圈

    “客车=轿车”,对于这样的公式,许多人认为匪夷所思,但这样的事的确发生了。去年年初到现在的19个月里,宇通的T7就一直在努力地完成这一公式。 作为客车业老大,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客车是运人的工具,而轿车则是人们享受自由快乐的消费品,两者之间能划等号吗? “在造车问题上,客车与轿车有15到20年的差距。”宇通原质量总监岳嵩一语道破了天机。岳嵩说这话并非空穴来风,要知道,在来宇通前,他可曾在长安福特从事质量管理工作。那么差距究竟在哪儿? “体系上的差距、产品设计的差距、工艺水平的差距,以及员工质量意识的各个方面差距。”其实,岳嵩所说差距的案例在客车业比比皆是。走进某些小型客车企业的车间,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白皮车身上抹腻子,在覆盖件上下剪子……很显然,中国客车业内还存在用传统和原始的方式进行制造和管理的现象。 实际上,中国客车与轿车现代化设计和工艺上的差距缘于其小批量、多品种的现状。而这种现状虽然成就了中国客车业今天的市场规模,但在全球工业处于4.0变革的激荡中,这样的生产方式显然不利于高端制造和创新驱动。明显的例子是,以现有的用户定制化生产方式,呈散乱状的零部件很难共享,这就出现一个悖论,开发车型越多,研发和制造成本就越高,其结果可想而知。以“多生孩子会打架”著称的某乘用车企业,就是在反思中回归造车规律的原点,建立正向开发体系,来回答“为谁造车”、“造什么车”以及“怎样造好车”的问题。 其实,这样的问题宇通也在思考。近几年,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压力下,中国制造的一些基础条件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人口红利消失、成本优势殆尽、产能结构性过剩、融资成本增加……与此同时,工业4.0时代所触动的新型产业变革也正悄然来临。所以要回答好“为谁造车”、“造什么车”以及“怎样造好车”的问题,宇通必须要完成与现代化设计和制造对接的问题,而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像做轿车那样做客车。 T7的故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9年前,宇通掌门人汤玉祥心中就萌生一个计划,造一辆自主的高端商务接待用车,从此这一计划成了宇通挥之不去的梦想。像做轿车那样做客车自然也就落在了高端商务接待用车——T7项目上。 2013年10月,T7项目启动。这个项目对于宇通来说可谓,制造、开发、管理、采购等等都要求与轿车有相应的对接。而此时,已有很多轿车企业的人才加盟到宇通的团队,岳嵩就是其中的一位。 自此,“轿车”这个字眼在T7项目团队的交流中随时可以听到。不过,像轿车一样做商务客车,决非是引进轿车技术和一些生产设备那样简单。岳嵩告诉记者:“T7项目中最关键的并非是产品开发和制造,而是如何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研发流程和标准体系。”而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全球汽车人的共鸣。 变速箱供应商艾里逊的相关负责人说:宇通按照轿车的思路和流程做客车,这意味着在指标性能的要求下,许多缺陷不是通过售后服务来修改,而是在开发设计中通过反复验证和修改,将缺陷消灭。奔驰、沃尔沃、曼等商用车企业无不是照这样的汽车规律行事。这种符合汽车发展规律的事情,不仅将推动中国客车的进步,也将推动中国客车走向高端。 “轿车研发流程和标准体系的引进,形成的是一种倒逼机制,其与之前不同的是,不是就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在设计之初就按照客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平顺性、操控性等车辆属性分为13个大的方向,然后每个方向上再按二级,三级的属性去分解,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车辆的属性工程形成一套开发工具,将用户对客车性能的需求系统地管理起来,以便形成较好的技术实现方案,从而创造用户的需求。” 岳嵩说:T7这款车是按照轿车比较严谨的一个开发过程正向走下来的。从产品定位、设计方案,到工艺方案、测试验证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开发模式。 轿车研发流程和标准体系的引进,颠覆的不仅是T7产品的开发,T7的制造实际也是颠覆性。告别轮大锤、刮腻子等粗放式的传统客车制造,代之而来的是保障精度的大量模具、夹具、检具等。据岳嵩介绍,夹具、检具的验收都是按照轿车的验收规范,对三坐标上每一个点都进行测量,并且模具、夹具可以做到误差在0.2毫米以内。而这在传统客车的生产中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其投资巨大。 对于传统客车来说,T7制造中不可想象的还有生产全过程竟然没有检验员检测质量。岳嵩说:T7制造的质量由制造体系自己保证,质量部不再参与,这与轿车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质量的保证不是用人,而是用设备。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占据高端,很重要的一点是,德国人认为,产品的生产过程,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很显然,宇通T7等于轿车的公式,实际上就是在完成一种超越,这种超越既是为工业4.0的到来做准备,也是创新驱动下超越用户需求的一次尝试。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