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爱车优缺点第一章 行业概况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通过接收被测量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方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因为传感器的存在,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器官。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物联网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目前传感器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并且重心逐渐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MEMS传感器领域,MEMS传感器的精确度决定了所收集信息的品质。 从产业链来看,传感器上游主要为各种零部件等以支撑感知层;中游是以光传输、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等构成的传输层;下游是应用层,其中以物联网领域中的各项应用为主。 传感器创业链大致可分为研究与开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环节。目前,我国在传感器研发、设计、代工生产、封装测试、应用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下游重视叠加上游提升,传感器本地化呈向好之势。从2019开始,华为缺芯事件让国家及制造企业进一步意识到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风险性,尤其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不确定因素增多,促使核心技术本地化变得更为迫切。 汽车领域为传感器行业最大下游,据赛迪数据显示,在全球传感器市场结构中,汽车领域市场规模占比最大,达 32.3%,而在传感器雷达领域,汽车行业占比超 80%。自 2018 年起全球汽车市场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存量市场发展阶段,对于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 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产量开始下滑,2020 年中国汽车产量为 2,531.1 万辆,同比减少 1.78%。 目前全球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 ADAS) 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渗透率增速在持续提升,市场成长空间大。据罗兰贝格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美国、欧美及中国三个地区 ADAS 渗透率以 L0 和 L1 为主,分别占比为 42%和 48%,L2 及以上占比 10%相对较低。中国 L2 及以上占比 9%,相比欧盟的 14%仍有差距。
#等到疫情结束后整个4月,处于停摆状态的上海对车市估计不会有任何贡献,销售和零部件供应都出现了超级超级巨大巨大的问题,再加之芯片的影响,整个市场悲观且低迷。不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企业还是迎来的捷报。 日前,乘联会公布了2022年4月的汽车销量数据,广汽丰田零售和批发销量首次进入车企销量排行榜前三名,批发销量夺得合资车企第一名。与此同时,广汽集团也公布了2022年4月的产销快报,其中吸引我的不是广汽丰田,而是广汽三菱和广汽菲克。 三菱这么一个几乎快被人遗忘的品牌,车展上展台无人问津的品牌,居然还有超过1000台的销量,劲炫ASX、奕歌、欧蓝德、阿图柯AIRTREK,原来还有不少人记得它们。 至于菲克,继3月的产量和销量均为1之后,4月的产量和销量都是“-”,可以理解为就是0,这……多少有点尴尬。指南者、自由光、大指挥官,完全彻底地停摆了,真的惨。 不知道三菱、Stellantis还有广汽集团之后对广汽三菱和广汽菲克有什么打算?这年头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不算少,不知道未来是还打算挽救还是直接退市?不知道大家在买车的时候,现在还会考虑三菱和Jeep吗?
#改装之后,你的车怎么样了?贴膜的话我看大家有各种推荐,汽车玻璃膜品牌有:3M、康得新KDX、威固、龙膜、强生膜等, 1、3M(推荐) 3M车膜是陶瓷膜,也属于吸热型薄膜,最出名的型号是晶锐系列,但吸热型薄膜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吸热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停止吸热,效果有限。 2、康得新KDX 康得新是国内汽车隔热膜的著名品牌之一,康得新汽车隔热膜具有高隔热(99%阻隔紫外线)、高透光防爆安全等特点,是国产品牌中的榜首且在整个行业中排行前三 3、威固 来自美国的威固,在生产技术上同康得新一样是磁控溅射工艺。经典系列是前挡型号威固VK70但他的顶级产品氧化厉害,而且价格虚高,贴一车要比其他品牌同效的顶级产品要贵三倍。 4、龙膜 龙膜属于金属膜,在全球以其建筑膜打开市场,后转型发展汽车隔热膜,在业内知名度较高,膜面平整度高。主要面对中低端车型,但价格偏高,性价比不是很高。 5、强生膜 强生膜是美国强生玻璃膜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玻璃汽车贴膜生产的制造商之一,性价比不错,在国际上口碑较好,相对于其他的品牌产品线比较单一,还是原来最早的型号,膜的安装胶水味道有些重。 我想贴强生膜,听说到途虎门店贴,只需1K就搞定全车贴膜。 赞~!,今天又是宠爱KIWI的一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