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盯上日本“最后堡垒”!用一辆微型车暴揍日本市场,行吗?

    斌说Bin头像斌说Bin头像
    斌说Bin06-04


    “进军日本?卖低价电动车?比亚迪这是要动谁的奶酪?”

    6月2日,一条外媒新闻突然点燃了汽车圈: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登陆日本微型电动车市场,推出一款低价新品。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
    很多人都在问:比亚迪真的能在日本混得开吗?那可是微型车的天下,老牌企业盘根错节、地头蛇横行。

    可懂行的人知道:这事,比你想得还要“硬刚”。

    今天我们就聊聊,比亚迪这步棋到底有多大胆,日本微型车市场水到底有多深,中国车企进军究竟是“找死”还是“找机会”。


    为什么是日本?比亚迪挑了最难啃的“骨头”

    先上背景——
    日本微型车市场,是一个看似“低端”,实则“高壁垒”的蛋糕

    • 市场年产销量接近180亿美元
    • 微型车(kei car)长期占据日本汽车销量三分之一以上
    • 核心玩家包括铃木、大发、本田、日产、三菱,基本构成“半垄断”格局;
    • 车身小、排量低、税费少,是日本普通人通勤、购物、接娃神器;
    • 政策支持,保险便宜,买得起、停得下、开得动——非常适合寸土寸金的日本都市生活。

    这么一个“熟人游戏”般的市场,中国品牌基本没有存在感
    就连特斯拉都放弃了这里,直接主攻高端人群和出口市场。

    那比亚迪为什么非要冲这条“窄胡同”来硬闯?

    原因有三:

    1. 这是比亚迪“全图开花”的最后拼图。东南亚、拉美、欧洲、澳洲都已布局,日本再不打进去,全球战略就是一块短板。
    2. 日本车企出海已久,回防不利。丰田、日产忙着卖混动,微型车玩家则缺乏新能源转型意识,留出了“空窗期”。
    3. 电动化、城市化的趋势,使得微型电动车将成为未来刚需。比亚迪正是趁你病、要你命。

    一句话:这是一次主动冲击日本汽车“老本营”的宣战。


    靠一辆低价电动车,真能干翻铃木大发?

    那比亚迪到底准备了什么车来打仗?

    虽然目前官方没有公布具体型号,但据消息人士透露:

    • 该车型将是一款A00级别微型电动车,预计定价低于100万日元(约5万元人民币)
    • 可能会参考国内热销车型“海鸥”“海豚(图片|配置|询价)”的架构,调整尺寸和配置以符合日本法规;
    • 将具备智能化座舱较强续航能力(预计200-300公里)、快速充电功能
    • 计划搭配自营售后服务网络,打通购车+养车+换电一体流程。

    用日本媒体的话说就是:


    “这不是一辆车,这是从用户体验打到用户钱包的连环招。”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比亚迪要把“国内内卷打出的极致性价比”,复制粘贴到日本,逼得本地车企出手应战。

    现在的铃木、大发还沉浸在内燃机微型车的舒适区,而比亚迪靠一辆纯电“杀手锏”,很可能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但你问我能不能赢?我只能说:胜算五五开,风险也不小。


    比亚迪能打,但日本不是那么好啃的骨头

    为什么说“胜算五五开”?

    因为日本市场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它不是“只拼价格”的地方。



    先说“产品门槛”:

    • 日本道路狭窄,对车辆的尺寸要求极为严苛,要适应各种小巷、斜坡、上下班高频启停;
    • 用户对车辆品质、噪音、舒适性、细节工艺要求极高;
    • 微型车虽然小,但功能一点不少,要能坐下四口人,还得带娃、装购物袋、开山路;

    一句话:做得便宜不够,要做得“又便宜又极致”,才有资格叫板本地品牌。

    再说“文化壁垒”:

    • 日本用户偏好“熟人品牌”,新牌子要靠多年信任积累;
    • 售后服务网络必须强,维修、零件、回收全得跟上,不然用户就会嫌“麻烦”;
    • 日本企业对外来入侵品牌警惕性极高,可能出现“看不见的本地保护”。

    你说比亚迪有钱、有产能、有技术——这些都是真的。
    但你要真想在日本卖车,“懂日本人怎么想”比“配置有多高”更重要。


    比亚迪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可能是第一个吃干抹净的

    其实,这几年已经有不少中国品牌尝试敲开日本市场:

    • 上汽MG在日本推出EV车型,但销量一般;
    • 长城、奇瑞都表达过兴趣,但迟迟未真正落地;
    • 小鹏、蔚来则聚焦欧洲,对日本保持“观望”。

    但为什么比亚迪成了第一个“真刀真枪”宣布要来打的选手?

    很简单:他真的准备好了。

    • 海外渠道:比亚迪已经在日本开了6家直营门店,服务团队、零配件体系基本成型;
    • 出口能力:2024年出口预计超过40万辆,是全球第一梯队;
    • 车型储备:从小型车到高端车,从混动到纯电,全线覆盖;
    • 自有运力:已拥有自己运营的远洋运输船,把车运到日本都不用求人

    这些准备,不是一天两天干出来的,是过去五年“出海计划”的积累。


    打响“东亚电车之战”,这一次比亚迪要干一票大的

    比亚迪敢在日本微型车市场下手,这不是小试牛刀,而是赤裸裸的挑战。

    它挑战的是一个市场的惯性,一个国家的汽车文化,甚至是日本制造业的尊严。

    但我们也得承认,今天的中国电动车,已经不再是“只能靠补贴”的追赶者,而是有能力、有实力、有信心在全球正面对抗的“主力军”。

    2025年,日本街头会不会真的多一辆“比亚迪”跑来跑去?


    我们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中国车,早已不是那个只能在国内卷价格的“代工车”了。现在,它要在全世界发起一场关于“下一代汽车主导权”的争夺。

    而这场仗的第一枪,可能就从一辆五万块的小电车开始。

    次阅读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