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企降价掀风暴,行业乱战伤谁最深?监管出手能否破局?

    清爽松鼠WaO头像清爽松鼠WaO头像
    清爽松鼠WaO06-03

    最近汽车圈又炸锅了。5月23号有家车企突然宣布22款车降价,最高能省5万多。这下可好,其他车企跟着降价,股市直接跌停,当天汽车股全线下滑超过5%。工信部和中汽协都跳出来反对,说这种低价混战伤行业元气。

    车企们互相压价,消费者看似捡了便宜,实则隐患多得很。上游零件厂为了省钱,零件质量偷偷降级。下游4S店撑不住关门,修车保养越来越难找。去年就有车企裁员上万人,有些地方因为车企效益差,财政收入都跟着掉。

    为啥车企非得互相压价?因为现在卖车越来越难。2024年全国卖了3143万辆,增速才4.5%,比过去十年平均低了1.5个百分点。国内销量更是只涨了1.6%,市场基本饱和。车企们抢份额只能靠降价,恶性循环就这么来了。

    利润越来越薄是硬伤。2024年汽车行业赚的钱连制造业平均线都不到,今年第一季度利润率掉到3.9%。很多车企把研发经费都砍了,没钱搞新技术,只能靠降价维持销量。更糟的是现在有200多家车企,产能过剩,小厂靠低价活命,把正规军也拖下水。

    政府和协会开始动手了。中汽协5月30号发倡议,要求车企别再低于成本价卖车,别搞虚假宣传。工信部说要严查违规竞争,缩短供应商账期,防止拖欠。要是企业不自觉,可能还要请第三方机构监督,连网络水军都要管。

    零件厂的日子更不好过。这些年采购价年年降10%到15%,他们只能在质量上打主意。经销商撑不住的直接关门,剩下几家网点分散,修车要跑几十公里。有些地方靠车企税收吃饭,现在收入锐减,连公务员发工资都受影响。

    车企裁员潮还在继续。去年有家车企裁了上万人,连总部大楼都空了大半层。年轻人找工作更难了,车企招人需求减少,连相关供应链岗位都缩紧。现在学汽车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比前两年难了不止一倍。

    转型压力更大了。电动车和智能驾驶需要砸钱研发,但车企现在连工资都发不起。头部企业忙着降价保销量,根本没心思搞创新。小厂更别提,连维持生产都困难,哪有钱搞技术升级。

    监管措施具体怎么落地还不清楚。缩短账期容易说,执行起来要看能不能真把钱打给供应商。网络水军管控需要技术手段,现在车企之间的口水战不少,真假难辨。要是处罚力度不够,企业可能还是偷偷继续低价竞争。

    消费者现在买车得更仔细。低价车保修期短不说,零件质量可能有问题。4S店减少,出了问题找不到人修。现在买车除了比价格,得先查查4S店分布,看看售后网点能不能覆盖常住地。

    车企数量太多是大问题。现在有200多家,产能严重过剩。政府要是真要优化结构,得淘汰一批小厂,但具体怎么淘汰,会不会引发更多失业?这些细节现在都没说清楚,只能等后续政策。

    海外市场也不好闯。欧洲和东南亚市场门槛高,低价车卖不过去。车企想赚钱只能靠技术含量高的车型,但研发需要时间,现在资金链紧张根本玩不转。出口量上不去,国内竞争更惨烈。

    年轻人买车更纠结了。现在车价天天变,等几个月可能再降几千。但降价车的保养成本高,长期算下来未必划算。现在买车得先看企业经营状况,挑那些现金流稳定的车企,不然售后没保障。

    行业协会的倡议能不能管用?以前也发过类似文件,最后还是有人偷偷降价。这次要是没硬性处罚,可能还是老样子。车企之间互相举报倒是可能增加,但对消费者没好处,只会让市场更乱。

    政府接下来的动作最关键。要是真能严查低价倾销,缩短供应商账期,行业才能喘口气。但执行起来涉及太多企业利益,能不能顶住压力坚持下去,现在谁心里都没底。

    车企转型需要时间,但钱不够,人不够,技术也不够。现在只能指望政策扶持,给点研发补贴,或者税收优惠。不然光靠企业自己,怕是熬不过这个寒冬。

    普通消费者只能尽量避开低价陷阱。买新车前查查企业财报,看看利润率,别买那些快撑不住的车企。二手车市场可能更划算,但得找正规渠道,别被低价陷阱坑了。

    行业洗牌不可避免,现在200多家车企肯定要减少。被淘汰的车企员工怎么办?政府得提前准备再就业培训,不然失业潮会更严重。这些配套措施现在还没看到具体方案。

    总之现在买车得更谨慎,投资车企股票更得小心。行业要恢复健康,得等政策落地,企业真正转向技术竞争。但具体要多久,现在谁也说不准,只能慢慢看后续发展。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