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国品牌们主导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革命,“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是最显著的标签。几年之间,“智能电动车”,仿佛成长为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类。
相比中国品牌们卷智驾卷智舱,传统合资品牌们大多选择坚守在了原来的阵地上——它们认为,新能源车和旧能源车,改变的只是能源形式,而不能改变的是,对造一台好车的追求。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重要的战略布局,大众安徽all in新能源,交出的第一款产品ID. 与众,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卷安全、卷操控,是这款产品最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安全方面,很多15万元级别的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都只有6个安全气囊。而ID. 与众,上来就给标配9个,还创纪录的标配了140L容积的副驾驶侧安全气囊,尺寸全球最大。甚至,还有同级别唯一的42L远端气囊,避免侧碰时候主副驾磕碰带来的伤害。
电动车的电池防护,相比燃油车的防护更为重要。大众汽车数年来,在笼式车身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打造ID. 与众上做得更极致。
强度超过了1500MPa的热成型钢,适用范围高达29%,而高强度钢的比例>80%,让整个笼式车身更为坚固。

电池防护更是ID. 与众的重中之重。
不同于前置碰撞,侧碰的防护难度要更高。于是ID. 与众有加强设计:
首先是地板横梁,采用了两根高达2000MPa的超高强度钢材。
然后是侧面门槛的三明治结构蜂窝铝加强梁设计。蜂窝铝结构,有点类似于重量轻盈但支撑力量强大的硬纸板,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护效果。

操控方面,ID. 与众相比燃油大众汽车要更进一步。
电机带来了更强的加速体验,最快5.9秒、最慢也仅需7.7秒就可以破百。
前麦弗逊后五连杆均为独立悬架结构,带来更强的驾驶性。
高配车型提供了DCC动态底盘控制系统,电磁阀自动调节悬架软硬,可舒适、可运动。

而最小仅需4.7米的转弯半径是什么概念?
比车长3.8米出头的电动三门MINI(图片|配置|询价) Cooper转弯半径更小,城区掉头一把过的爽感,只有开了才知道。
当然,在安全和操控之外,ID. 与众也入乡随俗地加强了智能化体验。
智能座舱方面,全系标配的2K分辨率15寸中控屏幕,提供超过50款车载小程序,实现更本土化的使用体验,比如,看优酷视频、唱车载KTV更方便了。也加入了AI大模型,使得语音语义识别能力更强。

高配车型的70寸AR-HUD,带来了更好的可视性,目光不离前挡,本身就提升了安全性。
辅助驾驶方面,提供了L2级别的应有的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之外,还加入了IPA智能泊车辅助系统、RPA遥控泊车辅助系统、TPA记忆泊车辅助系统,让高速行驶更安全和城区泊车更轻松。

这几天,车圈最热门的新闻莫过于——相关部门要求加强智驾版本发布和宣传的监管。
而大众之类的百年车企,在宣发上没有那么激进,做得多,说得少。当智能电动车的喧嚣过去,它们所坚持的造车理念,必将会回归大众视野,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更何况,ID. 与众只是大众安徽的一道开胃菜。它现在主打高品质,也兼顾性价比,入门款车型拿完补贴很容易进入15万以内的价格区间。
接下来的上海车展,大众安徽的下一代智能网联电动车ID. EVO概念车即将迎来首秀,这是坚持安全底线和发挥大众汽车百年制造经验的基础上,更本土化、更智能化的全新一代中高级SUV,更加值得期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