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宝拉
混动车型一般是指动力来源为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汽车,其中比亚迪DM-i系列、吉利GHS系都是混动车型中的翘楚,关于混动技术哪家强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除了业内人士各抒己见外,消费者也试图得到答案,但其总被其中的专业术语带入困惑的泥淖中。关于混动技术我们最常见到专业名字的莫过于“P几电机”,本文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为你全面阐述混动电机架构,为你的选购决策提供依据。
“P几电机”一共有5种,其中P是Position(位置)的缩写,因此根据电机在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箱位置不同,分为P0-P4电机架构。不要小看电机的摆放位置,其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性能。那么这5种电机的摆放位置如何?又有何优、缺点呢?

P0架构
P0架构中电机位于发动机的前端,也就是在原逆变器的位置,是利用皮带传动兼顾启动和发电的一体机,能够控制发动机的启停,并且还能回收发动机多余的热量。

优点为P0架构中还可以调控发动机的转速,从而使得车辆在启停、怠速、换挡、加速等方面平顺性得到极大的改善。缺点是因为P0电机不能脱离发动机单独驱动车辆,因此通常担当辅助角色。另外,因为P0架构中电机不与发动机直接相连,因此给发动机加力和回收动能功率的效率较低。

P0架构一般匹配48V弱混系统,目前P0架构系统有奥迪SQ7 TDI和马自达i-Eloop弱混系统。
P1架构
P1架构中,电机位于发动机的曲轴后端,直接与发动机连接,位于在K0离合器之前。电机中的定子(电机的固定部分)直接放在了发动机的缸体上,电机的转子(电机的旋转部分)取代了传统的飞轮,发动机曲轴则充当了电机的转子。

与P0结构相比,P1结构与P0架构同样可以控制发动机的启停,回收多余的动能。由于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效率会更高,但是这也会导致该架构中的电机无法单独驱动车轮,没有纯电行驶的能力,同时由于很难解决散热问题,因此P1电机无法承担长时间高功率、高负荷的工作。
除了可以运用在微混和弱混系统中,还可以应用在100-200V电压的中混系统中,目前P1架构系统有本田Insight、奔驰的S400混动系统等。
P2架构
P2架构可谓是分水岭,从P2架构开始,之后的架构都能够单独驱动车辆工作。由于P2架构的布局,车辆可以形成纯电、混动、纯由这三种工作模式。
P2架构中的电机位于变速器和发动机之间,共3种位置分布,功能各不相同分别为离合器之前、离合器之后和离合器之间,布局如下图所示。

由于P2架构可以通过离合器的分合来实现单独驱动车辆,布局,车辆可以形成纯电、混动、纯由这三种工作模式。
从布局就能明显来看出,P2架构的结构更为简单,不需要对发动机和变速器进行更爱,因此造价也比P1便宜。除此之外,P2架构的效率会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燃油经济性。
P2架构一般情况下会与P0架构一起,通常不会单独存在。许多欧洲车企喜爱用P2架构,如沃尔沃等。

P3架构
P3架构中电机位于变速器之后,通常用在后驱的车上,比亚迪第二代DM系统就是采用了P3架构。
相比于P2架构,P3直接与传动轴相连,因此其纯电驱动/起步效率和动能回收效率更高。由于位于变速器之后,因此降低降低了对变速器承扭能力的要求。
缺点是它需要单独的空间放置,另外该电机无法用于启动发动机,因此需要额外的P0或者P1电机弥补这一功能,最后在纯电驱动下,电机会带动前方的变速箱从而导致能量损失。

P4架构
P4架构是这几种架构中最奇葩的架构,它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存在,与发动机没有任何的联系,一般不单独出现,通常会与P0和P1电机搭配出现,搭配不同的架构会出现不同的新能。

优点是该架构不用传动就能够实现四轮驱动、与发动机的动力可以兼容,另外后排地面没有凸起,能够带来较好的乘坐体验。缺点就是在没电时,P4电机的架构会增加油耗。
写在最后:
决定混动车型性能的不止是电机架构,还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今年渗透率还会逐渐升高。随着比亚迪吹响停产燃油车的第一声号角,未来的汽车市场将会更广阔,新能源车主也将越来越多,了解更多新能源混动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选购决策。
评论·0